廣州市將在后年正式開通一條由城區(qū)通往大學城的免費快速通道。昨日,記者從廣州市市政園林局獲悉,備受市民關注的廣州市第三條過江沉管隧道―――生物島―大學城隧道水中段正在進行干塢施工,岸上段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該隧道力爭于2008年建成,2009年通車。
管段預制采用“軸線干塢法”
記者近日來到生物島施工現(xiàn)場,只見原來的幾座小山早已被挖掘成一個深20多米、寬30多米、長270多米的大基坑,工人們正在忙著將混凝土不停地澆注到預制箱內。據建設單位的鐘輝虹博士介紹,為節(jié)約工程建設投資,減少占地,管段預制采用“軸線干塢法”,在塢內預制三節(jié)管段,分別長94米、116米、4米,預制完成后依次浮運出塢,在官洲河沉放并完成水下對接。沉管段與岸上段現(xiàn)澆段采用自密性砼水下最終接頭連接,構成隧道整體。廣州市隧道公司工程人員表示,這種方法不需要對航道進行疏浚,可降低施工難度及保證管段質量,節(jié)省工程造價。
在島內岸上段施工的隧道長度603米,穿越官洲河水下沉管段214米。岸上段為鋼筋砼現(xiàn)澆矩形箱型結構,水中段為鋼筋砼預制沉管段,結構形式同于岸上段。
上月底進入沉管施工
目前,施工人員正在日夜施工。該工程已于9月24日完成干塢63萬立方米土方挖運,完成鉆孔支護樁、抗拔樁285根、錨索35000米、網噴支護27000平方米,9月28日完成管段預制的塢底處理工程,9月30日開始首節(jié)管段第一施工段底板鋼板安裝,拉開了隧道主體結構施工的序幕,進入沉管主體施工階段。
另悉,在建的侖頭―生物島隧道工程采用了“移動干塢法”完成水上段四節(jié)管段預制,并經過浮運寄放在侖頭水域,減少了征地拆遷,目前,岸上段也正在進行基坑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鐘輝虹博士表示,按照施工進度,該隧道力爭于2008年建成,2009年通車。
通往大學城快速通道
生物島―大學城隧道位于廣州市東南部,隧道線路呈南北走向,北面起點與在建的第二條過江沉管隧道―――侖頭―生物島隧道在生物島上相連,南面終點與大學城中環(huán)路交叉銜接,中間穿越寬191米的官洲河進入大學城。隧道工程全長1338.587米,隧道段長810米,其中過江沉管段長214米。隧道凈寬度23米,雙向4車道,工程總投資約5億元。
由于目前生物島四面環(huán)水,主要靠一座與海珠區(qū)小洲村連接的小橋梁與周邊聯(lián)系,因此交通不太方便。生物島―大學城隧道是實現(xiàn)生物島與大學城之間基礎設施共享的唯一聯(lián)系通道,建成后的隧道,將成為廣州市城區(qū)通往大學城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使進入大學城又多了一條不收費的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