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三一重工執(zhí)行總裁、泵送黨總支書記易小剛榮膺“湖南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7月1日,在長沙經開區(qū)“七一”表彰會上,三一車身、三一巴西黨支部榮獲“好支部”稱號;三一海外黨支部書記張重科、三一再制造黨支部書記邵志強、起重機制造黨支部書記王新友、三一汽車金融黨支部副書記劉兵4名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被評為“好書記”;另外,三一集團有21名黨員獲得長沙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好黨員”稱號……
榮譽的獲得是黨和國家對三一黨員的肯定,也充分展現了三一黨員勇于戰(zhàn)斗、善于團結的時代風采。他們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刻苦鉆研,拼搏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調動了廣大員工投身三一事業(yè)、投身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三一,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如今,在‘旗幟’的帶領下,三一集團在朝世界500強邁進的大道上闊步前行?!?在長沙經開區(qū)“七一”頒獎表彰會上,三一集團副總裁、黨委第一副書記何真臨言語豪邁。
易小剛:爭做自主創(chuàng)新帶頭人
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機無限;一名黨員科技工作者,只有將自己的事業(yè)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才能蓬勃向上,成長為參天大樹。
1994年,三一重工在星沙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掛牌成立,彼時易小剛在北京機械工業(yè)自動化研究所擔任液壓中心系統(tǒng)室主任。他發(fā)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獲得了很多榮譽。這個科學狂人熱愛自己的專業(yè),深深沉迷于機械工業(yè)研究領域,同時他也常在思考,作為一名黨員科技工作者,怎樣才能更好地報答黨和人民,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1995年春天的一次偶然機會,改變了易小剛的一生。當時,湖南一家不太起眼的民營企業(yè)——三一重工的董事長梁穩(wěn)根找到了易小剛,請他幫助解決企業(yè)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問題,并表達了希望其加盟三一的愿望。對于易小剛來說,這意味著要放棄北京的一切,投身到長沙縣星沙鎮(zhèn)這個剛剛起步、環(huán)境簡陋、前程未卜的民營企業(yè),這的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到底去不去?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易小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蛇@個“沖動”遭到了父母、妻子等親友的強烈反對,紛紛勸他不要拿前途開玩笑。但梁穩(wěn)根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他決心為中國工程機械創(chuàng)建一個自主品牌的夢想深深感動了這個醉心于研發(fā)的年輕人,他在心里不斷問自己,為什么中國的工程機械市場到處是洋品牌的蹤影?為什么中國的民族企業(yè)做大做強如此艱難?易小剛明白,根本原因在于中國技術落后、產品落后、理念落后,要改變這一切,絕不能依賴外國人。中國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民族工業(yè)要崛起,除了自主創(chuàng)新,別無他路?!拔沂且幻伯a黨員,有責任擔起這個使命,去實現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價值與尊嚴。”那一刻,易小剛覺得自己找到了實現理想的平臺,并立志為之奮斗終生。
1995年6月,易小剛獨自從北京來到星沙這片創(chuàng)業(yè)熱土上,和剛剛成立不久即陷入技術困境的三一重工一道“墾荒”。那時候的星沙正在建設初期,周圍全是黃土和荒山,住的是用水泥瓦搭建的工棚,工作的車間也經常是黃泥齊膝。不夸張地講,他們白天是和泥漿、沙石、油污為伴,晚上就陪著蚊子、蟋蟀一起睡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情況是常事……條件的艱苦遠遠超出了易小剛的想象,但這一切并沒有難倒他,真正使他不安的是,一種無形的不自信籠罩在企業(yè)頭上——那就是對國外技術的恐懼。這種心理嚴重阻礙著企業(yè)的發(fā)展?!盀槭裁次覀円朗卦趪鈮艛嗉夹g框架下搞科研?為什么不走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一番思索,易小剛提出了“打破恐懼,大膽創(chuàng)新”的理念。
三一大膽做出了嘗試,“創(chuàng)新”很快成為一種企業(yè)精神。在易小剛的帶領下,16年的自主創(chuàng)新最終打破了國外混凝土機械長期以來的技術及價格壟斷,將中國混凝土機械市場外資品牌占90%以上市場份額,改變成國內品牌市場占有率90%以上,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年銷售過500億的工程機械標志企業(yè)。
任何成功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易小剛也曾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犧牲。從北京到長沙,他承受了來自家庭的巨大精神壓力:父親病重時他在國外出差,去世時還不能送終;母親住院,他只能委派他人代為看望;他承擔了家鄉(xiāng)四個貧困學生從初中到大學畢業(yè)的所有費用,卻很難抽時間看一眼自己孩子的作業(yè);因為工作繁忙,生病了沒有時間上醫(yī)院,請醫(yī)生上門打著點滴主持會議……
埋頭奮斗的歲月里,黨和人民給了易小剛極大的關懷和鼓勵。16年來,他獲得了60多項榮譽,2010年當選為首屆“十佳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中國民營企業(yè)和湖南省唯一當選者。
“與祖國給我的相比,我的付出微不足道?!币仔傔€擔任了三一集團泵送黨總支書記,他始終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遇到問題時,總是和研發(fā)團隊的黨員同志沖在最前面,攻堅克難。最讓易小剛自豪的是,如今,在三一集團黨員隊伍中,研發(fā)人員占到了近50%的比例,成為集團最大的黨員群體。
值得尊敬的“好書記”王新友
作為起重機事業(yè)部副總經理,他帶領團隊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為三一起重機制造工藝的提升作出了卓越貢獻;作為黨支部書記,他嚴于律己,想員工之所想,急員工之所急,被公認為值得尊敬的“好書記”。
東方既白,晨曦微露,朝霧籠罩了產業(yè)園的湖光山色。燈火通明的起重機制造車間內,工人們緊張地進行著日以繼夜的生產保衛(wèi)戰(zhàn)。
在每個美麗的清晨,三一起重機事業(yè)部副總經理、制造商務總監(jiān)王新友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早會餐廳,參加由事業(yè)部總經理組織召開的公司早會。在輕微的杯盤撞擊聲里,眾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和迫切需要協(xié)調的問題就這樣舉重若輕地分解到每個責任部門。王新友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下每一個需要協(xié)調關注的事項。
早會結束后,王新友習慣性地去逛生產車間:查看生產日報看板,觀察工藝技術改善效果,與現場工藝工程師和一線生產員工探討技術問題,甚至爭論得面紅耳赤。然而,正是這種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迅速點亮了起重機制造工藝革新的燎原之火。
王新友經常對身邊的員工這樣說:“產品品質應從源頭抓起,生產控制才是品質管理的核心?!币虼?,除了每天必須參加的會議,他幾乎所有時間都呆在生產現場,甚至周末亦如此。對于每一個工位情況他都爛熟于心。因新進員工多80、90后,經驗不足,王新友就在現場手把手地教,漸漸和工人們熟識起來,成為他們眼中的“好大哥”。
王新友是個眾人皆知的工作狂,視廠如家,經常一忙起來就忘記吃飯,忘記睡覺。誤餐了,一碗泡面就可以對付;他幾乎每晚十點才能從生產現場回到辦公室,日事日畢的習慣讓他必須處理完當天所有公文?!皩γ恳粋€簽字負責,對每一位同事負責。”忙完這些已是凌晨,這時的他才能享受到一天中難得的閑適時光,看幾頁書,喝杯清茶……
身為起重機制造黨支部書記,王新友帶領支部走上正軌。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工作和生活中處處做出表率。他關心員工所想,聽取員工心聲,對有困難的員工,總是及時給予關懷。王新友還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貫徹執(zhí)行公司的“雙培”政策,壯大黨員隊伍,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指導身邊的黨員干部依據自身特點進行自主管理,促進干部黨員的自我發(fā)展。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很樂意和王書記聊天,因為他親切和善,不知不覺中就被他淵博的知識和人格魅力所征服。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書記。
三一車身黨支部——堅定跟黨走
優(yōu)秀的黨支部,如同一面鏡子,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光輝;如同一面旗幟,從不同方位彰顯出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與情操。
6月28日晚,三一車身公司黨員活動室里傳來陣陣掌聲,65名年輕黨員分享著書記鄒云玲對車身支部兩歲生日的祝福。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一位黨員,都應腳踏實地為三一的長遠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鄒云玲的話意味深長。
記憶回到兩年前。2008年,三一車身公司還僅是一個20多人的小部門,如今卻已發(fā)展為逾千人的一級單位。規(guī)章制度、組織架構、人員配備,一切從無到有,艱難的開創(chuàng)歷程中,車身公司黨支部猶如一盞明燈,始終照亮著前進的方向。
三一車身黨支部被譽為“五好黨支部”,從人員素質提升到創(chuàng)先爭優(yōu)、“雙培雙促”、效益爭創(chuàng)、支部主題活動等的開展, 支部書記、車身公司總經理助理鄒云玲率先垂范,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黨員示范崗、黨員承諾書的推行,在研發(fā)、服務、生產一線形成了強大的奮進力量。與此同時,這個優(yōu)秀的組織在“雙培雙促”工作的促進下,不斷壯大。
如今,三一車身公司共有干部23人,其中黨員干部14人,占半數以上。公司先后發(fā)展重機重卡所所長、質保部部長、相關優(yōu)秀班組長入黨;提拔優(yōu)秀黨員李建芳、廖孟軍、劉改云分別任重卡車身所所長、工藝所所長、精益辦主任等職務。
支部的魅力也不斷吸引著有想法、有抱負的年輕人加入這個優(yōu)秀的群體。走進車身公司的廠房,提示整理儀容儀表的鏡子上精神抖擻的“模特”就是唐進。在轉為正式黨員時,許多領導都爭相給唐進好評,認為他是一線員工的楷模。五年前唐進還只是一線一名普通的焊工,后被推選為班長,今年五月,唐進被提拔為型焊工作中心主任助理。幾年來,他踏實地服務于生產體系,制造部領導對唐進的評價是:“他做事,我放心。”
制造部的文員黃芝華是個90后女孩,生活中活潑、時尚的她,工作起來卻有著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沉穩(wěn)。她承擔著制造體系以及工藝體系近800名員工的人事、考勤、計件工資的整理、勞保用品的配發(fā)等內務工作。“工作雖繁雜但我不覺得辛苦,因為為大家服務是我的工作準則?!?轉為正式黨員那一刻,她如此說道。
“做世界最好的車身產品”是車身公司這個年輕團隊的傾力追求。在車身黨支部領導和全體黨員、員工的努力下,2010年,公司產銷雙雙突破1.5億元,首次躋身億元級單位,成為集團產業(yè)鏈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何芙娜:做閃光的螺絲釘
堅持黨性、做一名好黨員,是我的追求;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做閃光的螺絲釘,也是我的追求。
做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常常想,怎樣將黨性融入工作中,怎樣才能不愧于黨員這個身份。作為攪拌設備公司里一名普通的員工,要想做一名好黨員,首先得是一名好員工,忠于本職,有責任心、主動性強、不怕麻煩,愿意做攪拌設備這個大機器上閃亮的螺絲釘。
從2002年入司到2010年初,我一直在制造部做文員。工作對象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后來的一千多人,我總是用飽滿的熱情與動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沒因為文員不是關鍵崗位而心存氣餒,也沒因為這個崗位在有些人眼里看來無關緊要而偷懶,我堅信,在這里通過努力一樣能做得精彩。
一直以來,攪拌設備發(fā)展飛速,生產任務繁重,制造部與安裝部人員相互調動、借調頻繁,也經常有些員工因不能吃苦而自動離司,每到月底申報考勤時總會有些借調的人員莫名“失蹤”。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都不會將這些人員按考勤“缺勤”處理完事,而是首先會跟該員工原來的班長、借調所在的安裝經理和安裝隊長一一核實,甚至不斷撥打電話,直到找到該員工。通過核實與溝通,避免了工人考勤漏報和工資漏報,也能對自動離司人員信息進行及時掌控,為部門主管調配人員提供依據。
2010年初,我調到了研究院,接手我從沒接觸過的研發(fā)培訓工作。研究院各項培訓和講座很多,每月至少有20多期,多時達到了30幾期,人人每月都有培訓需參加。如何安排二級培訓、整理與掌握一級培訓動態(tài),我花了一個多月進行摸索,終于想到建立培訓名單電子檔案。檔案建成后,哪天有哪些研發(fā)人員要參加什么培訓一目了然,一個月下來每位研發(fā)人員參加了哪些培訓也可快速查找出來。為了將培訓信息傳達到位,每天上班時,我打開這個電子名單,對即將發(fā)生的培訓按名單進行短信、OA、郵件三個途徑通知,重要培訓甚至電話或當面再通知一下,確保了研發(fā)人員能及時地參加各類培訓,也方便了大家月底時申報學分。
普通人的努力與共產黨的偉大是不矛盾的。我從事的是普通的工作,公司也有很多人與我一樣做同樣的工作,但我堅信,正是有了各個普通崗位上堅守者的執(zhí)著、認真與專注,我們攪拌設備才能每年開創(chuàng)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