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貴州省首條低碳公路貴州道真至甕安高速公路將于2016年底建成通車。
據了解,道真至甕安高速公路不僅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貴州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678”網中的北段。北與重慶南川至大有高速相接,南接在建的甕安至馬場坪高速。
正在建設中的道安高速,地處長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區(qū),地勢險要,生態(tài)脆弱,如何做到既保生態(tài)、又保質量,設計者和建設者們可謂是費盡心思,把生態(tài)先行的理念貫穿在了施工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
近日,記者來到道甕高速公路第2標段施工現場看到,施工方克服天氣影響,正抓搶工期,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位于道真自治縣大磏鎮(zhèn)土城壩村境內的道安高速公路第二標段,該標段全長近7公里,但在這短短的7公里中卻有6個隧道、15座橋梁。
據道甕高速公路TJ02標項目部生產副總經理蔡樹凱介紹,二標剛開始是興隆灣大橋,接韋家溝大橋,再過冷風巖隧道,再接冷風巖橋,標段現在都是以橋隧相接為主。
“隧道+橋梁+隧道”的建設方式,在道甕高速隨處可見,這樣一來建設成本比填筑路基要高,但是,考慮到沿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設計者們還是選擇了用橋隧相連的方式代替大面積填筑路基,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對山體立面的開挖和破壞?!皹蛩頌橹鲗τ谖覀兩絽^(qū)施工來說,盡量減少了征地,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就減少了很多?!辈虡鋭P說。
施工中,開挖隧道時會產生大量的洞渣,以前這些廢渣大多都被原地丟棄,但在道甕高速公路興隆灣隧道外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師傅您好,請問你們這些洞渣是要運到哪里去?”“我們是拉去中壩填方區(qū)?!倍丛\輸師傅鄧文宇告訴記者,一天下來,他們要拉200多方,也就是十來車。在興隆灣隧道洞渣中轉站,像鄧師傅一樣的運輸工人有14位,主要負責把興隆灣隧道產生的洞渣,運往附近的中壩填方區(qū)填筑路基。
據了解,興隆灣隧道在開挖過程中將產生近50萬立方的洞渣,按照市面價格計算,光是這一個隧道就可以為施工方節(jié)約上千萬的用料成本?!耙郧笆前堰@些洞渣丟棄了的,后來我們就把它利用起來,也不用開山取石,這樣就有效的節(jié)約成本,還有就是低碳、環(huán)保?!钡喇Y高速公路TJ02標項目部總調度趙俊康說。
架橋梁、挖隧道、運洞渣、填路基,道安高速公路建設者們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建設施工中,都處處用心,力爭在建設好道路的同時,保護好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讓這條經濟大動脈發(fā)揮長久效益。
同樣,在道甕高速公路第22標段的甕安境內,主線全長1.1公里,主要為花山互通,花山互通是道甕高速公路在甕安境內比較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其中包括花山互通跨線橋一座,涵洞通道14座,路基土石方挖方約45萬方,填方約90萬方。
據悉,道甕高速于2011年底開工建設,自去年8月份啟動征地拆遷工作以來,目前,全線涉及的橋梁、隧道、互通及部分路基工程正在緊張有序地建設之中,預計2016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