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當中國中鐵總裁白中仁從自己家中的樓上跳下時,他所管理的中國中鐵,剛剛經歷了鐵路建設速度放緩帶來的停工、欠薪陣痛,并從寒冬中稍稍走出來。
五十多年來,國內鐵路建設市場一直為兩家公司所主導——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2004年12月之前,兩家甚至壟斷了中國鐵路基建市場,中國鐵路建設的勘察設計和咨詢服務市場也由這兩大央企控制。
而在2008年到2010年的鐵路投資爆發(fā)期間,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當時的鐵路基礎建設市場中占到了85%左右的份額。
然而,自2011年“7·23”事故爆發(fā)后,此前一度大躍進的鐵路建設開始急剎車,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也成為首先受到直接沖擊的相關方,已經開工的鐵路項目因為資金短缺一度大面積停工,拖欠供應商貨款和工人工資也引發(fā)越來越多的上訪。
鐵路建設降溫一度停工
受益于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的“4萬億”刺激計劃,中國鐵路尤其是高鐵建設明顯加速,比如在2009年12月底,鐵路系統(tǒng)幾乎每天都有新的項目開工,有時一天就有多個建設項目上馬,12月27日至30日四天內,新開工的鐵路項目就達11個。
2010年,鐵路建設達到高峰,國內鐵路的基建投資就高達7000億元,但2011年7月23日甬溫線發(fā)生特大事故后,中國鐵路尤其是高鐵基建投資開始大幅下降。
記者查閱公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011年的鐵路建設投資大幅降至4600億元,2012年雖然略有增長,達到5185.06億元,但也比以往的投資額要小得多。
鐵路建設降溫的同時,原鐵道部的資金鏈緊張也開始凸顯,隨之而來的就是鐵路項目的大面積停工。
記者曾在2011年8月份對23個鐵路建設公司進行的調查就顯示,2011年鐵路工程建設僅有三成正常施工,處于停工、半停工和進展緩慢的占到70%。
被迫停工的項目逐漸增多,也逐漸導致工程無法及時支付建設單位,供應商及建筑工人的工程款和工資也開始被拖欠,而欠薪導致的一個后果,便是上訪的增多,這在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并不少見,而記者查閱公開報道也發(fā)現(xiàn),過去幾年,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在各地鐵路施工過程中與當?shù)鼐用窕蛘邽橹ぷ鞯慕ㄖと税l(fā)生多起沖突事件,其中很多都與“討薪”有關。
鐵路項目業(yè)主建設資金不到位,無法按合同按時支付工程進度款及正常的驗工計價款,在鐵路建設雙雄的業(yè)績報告中也有所體現(xiàn),中國中鐵的2012年報就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中鐵的應收賬款余額高達1009.7億元,再創(chuàng)新高。而公司此前三年應收賬款逐年增高,2011年為963.45億元,2010年、2009年則分別為814億元、662億元。
負擔仍存
不過,從2012年四季度開始,隨著原鐵道部改革啟動,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后,鐵路基建行業(yè)開始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逐漸走出低谷。
2013年初,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總規(guī)模被確定為6500億元,其中基建投資計劃5200億元,而這一投資在半年后被上調100 億至5300 億元,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手上的新訂單,也開始多了起來。
根據(jù)中國鐵建的2013年三季報,截至2013年9月,公司新簽鐵路合同額1089.542億元,占工程承包板塊的26.46%,同比增長達 72.37%,公司表示,鐵路工程新簽合同增幅較大的原因,正是行業(yè)投資增長較快。而中國中鐵2013年前三季度新簽鐵路工程合同更是達到1357.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0.8%。
去年12月底,中國鐵建又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再度中標九大工程,中標價合計約人民幣490.7635億元,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2年營業(yè)收入的10.13%。其中大多都是成昆鐵路、新建成都至貴陽鐵路樂山至貴陽段、石家莊至濟南鐵路客運專線、連云港至鹽城鐵路等鐵路建設工程。
而在1月6日晚上,中國中鐵也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最新中標20多項工程,中標價合計約為人民幣517.3765億元,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2年營業(yè)收入的10.7%,其中大多也都是鐵路建設相關工程。
盡管新的建設訂單紛至沓來,但并不意味著此前建設的工程已經沒有風險。一位鐵路行業(yè)內人士就對記者指出,與車輛、設備等供應商交貨后一般就能收到回款不同,鐵路運營基建商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回款和收益都很慢,而像中鐵工和中鐵建兩家公司,旗下每個建設局都有至少一萬人,如果中鐵總公司(以前是鐵道部)的債務壓力大、回款周期長,各局的經營壓力就會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3年9月,中國鐵建的應收賬款仍達709.85億元,負債率達85.15%;中國中鐵的應收賬款更是高達1149.31億元,負債率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