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這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日子。
9月1日,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車。以此為標志,我省首輪規(guī)劃建設的“四縱四橫四聯(lián)”高速公路網所有路段全部提前完成。
壓軸之作總是別樣精彩!作為首輪規(guī)劃中的最后一個項目,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的建設,濃縮了我省十多年高速公路建設的經驗和成果,是迄今為止江蘇高速公路建設最高水平的體現。在路面、橋梁、生態(tài)、景觀等多個方面,寧杭二期都堪稱是“集大成者”,其總體建設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全國示范工程的延續(xù)路段
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是上海至云南瑞麗國道主干線的組成部分,也是我省“四縱四橫四聯(lián)”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中“縱四”的重要組成。它概算投資31.3億元,路線全長37.277公里,起點在南京繞城公路高橋門附近,終點在溧水城北的桂莊樞紐,與寧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相接,同時與去年建成通車的寧常高速公路交叉。
回溯寧杭高速公路的建設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新建成的寧杭二期之外,工程還有兩大部分:一是2000年開工、2003年建成的寧杭高速公路溧水駱家邊至溧陽上興段,二是2001年開工、2004年建成的寧杭高速公路溧陽上興至江浙交界段,這兩部分合稱寧杭一期。2004年寧杭一期全面建成時,它的西端尚未直達南京,而是借用了南京機場高速公路和寧高高速的部分路段。作為一期工程的延續(xù)段,寧杭二期的開通,標志著全長152公里的寧杭高速公路江蘇段全線建成,標志著我省高速公路建設和質量管理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從路線圖上可以看出,寧杭二期的走向與南京機場高速公路基本平行,是進出省門的又一“黃金通道”,特別是在工程的起點段,途經南京市秦淮區(qū)、白下區(qū)和江寧區(qū),兼有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功能??紤]到江寧與南京主城之間的快捷通行,寧杭二期把主線收費站設在了江寧上坊互通以南,這樣,從高橋門樞紐到上坊互通之間的7公里完全是免費通行。而且,在高橋門樞紐到東山樞紐(與南京繞越高速公路相交)之間的路段為雙向八車道,其余路段雙向六車道,充分保障了近城路段強大的通行能力。
寧杭二期的建成,對緩解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的通行壓力,實現南京主城區(qū)與江寧、溧水之間的無縫銜接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全面發(fā)揮寧杭高速的整體效益,加強寧杭兩個特大城市間的快速對接,將對加速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我國第一條“生態(tài)、環(huán)保、旅游、景觀高速公路”、獲得詹天佑獎的工程——寧杭一期的延續(xù)段,二期工程必然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它的建設目標就是要“建成與江蘇的自然景觀和經濟特點相適應、能夠展現江蘇交通現代化風采的、與國際水平接軌的、高質量、高標準的高速公路”。
寧杭二期工程建設自始至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領導多次親臨工程建設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困難和矛盾,并提出了建成“質量第一路”、“綠色第一路”、“景觀第一路”的殷切希望。倍受期許的寧杭二期沒有辜負重望。
科技筑路的競技場—— 排水降噪環(huán)保的瀝青路面
“瀝青路面是高速公路建設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它直接承受重載交通,直接暴露在空氣、雨水、陽光之下,還要克服高溫變軟、低溫開裂、老化等一系列難題。寧杭二期充分總結了以往高速公路建設的經驗,把最高級的瀝青路面技術運用于一身,是路面技術水平最高的一條高速公路。”省交通廳副廳長、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錢國超介紹說。
寧杭二期鋪設了20.7公里瀝青排水路面,是全國最長的。8月23日,在寧杭二期接受專家評議時,交通部門特別調來兩輛灑水車,在路面上集中灑水,查看排水效果。只見那些水迅速鉆進了路面的孔隙中,過了一會兒,又從路的邊緣處滲透出來,流進了邊溝里,而路面上一點積水也沒有。來自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的老專家楊孟余手拿一枚硬幣做參照物,彎腰量了量瀝青石料的離徑,然后直起身來贊嘆道:“這段路面很有學問,在配合比設計中有很多科學含量。它用的石塊主要是4.75毫米以上的粗級料,看上去一粒一粒的,孔隙率達到了20%,雨水容易滲透,但由于瀝青粘度很高,實際上路面連接得很緊密。這種路面,雨天行車不容易產生水霧和水花,增加了行車的安全系數,另外具有降噪的功能,優(yōu)點很多?!?
據了解,排水路面技術是從日本引進的。這種技術在日本已經廣泛使用,所有新修道路和舊路改造都要建成排水路面,而在我國,這種技術還處于零星試用的階段。寧杭二期鋪設了全國最長的瀝青排水路面,為這一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寧杭二期還因地制宜,在靠近南京主城區(qū)的路段鋪設了10.62公里橡膠瀝青路面,在全線采用了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和橋梁防水層,能有效地降低行車噪音,防止路面開裂。這種路面所用的橡膠粉來自汽車廢舊輪胎,是一種變廢為寶的好技術。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大量汽車廢舊輪胎的處理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huán)保課題,而橡膠瀝青路面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一種途徑,它也十分符合以人為本、保護環(huán)境、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時代要求。據了解,寧杭二期工程共使用廢舊橡膠輪胎25萬條。
在其余路段,寧杭二期鋪設的是SMA瀝青路面,這種路面的特點是孔隙小,石料之間嵌擠牢靠,抗車轍和裂縫,造價也比較低廉。錢國超說:“SMA瀝青路面是目前江蘇高速公路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型路面結構。十多年前,在建設滬寧、機場路的時候,我們用的還是普通瀝青路面,通車一兩年就會出現病害,現在,江蘇的高速公路路面能夠保證10年不壞,就是得益于技術上的不斷探索和進步。寧杭二期集中了多種路面形式,達到了我省瀝青路面技術的頂峰?!?
古典與現代的交響—— 隨路展示豐厚的橋梁文化
如果說,在專業(yè)人士眼中,高超的路面技術是寧杭二期工程最大的亮點;那么,在普通駕乘者眼中,造型、色彩各異的橋梁則是驅車寧杭二期時最大的驚喜。
瞧!溧水開發(fā)區(qū)立交橋是城門造型,厚重典雅,讓人聯(lián)想起六朝古都南京的輝煌歷史;愛東公路立交橋一跨而過,色彩是明艷的紅與黃,輕快靚麗;學八路立交橋采用鋼筋混凝土主梁的自錨式懸索結構,像一座縮微的江陰長江大橋,富有現代感;站南路立交橋是歐式風格的變截面連續(xù)拱橋,宏偉大氣……
“寧杭二期雖然路程不長,上跨橋卻多達11座。這一方面是因為寧杭二期兼有城市出入口功能,與多條城市道路立體交叉;二是因為這條路采用了節(jié)約土地的低路堤設計,所以有不少地方規(guī)劃道路要上跨高速公路?!笔「咚俟方ㄔO指揮部現場指揮趙亻黽分析說。為此,他們對多座上跨橋進行了景觀設計,一橋一景,不僅展現了地域特色,也展示了江蘇豐厚的橋梁文化。
江蘇水網密布,城市集聚,是一個橋梁建設大省,在很多高速公路工程中,橋梁都要占到相當的比例。寧杭二期自然也不例外,全線橋梁達到54座。除了上跨橋之外,寧杭二期還設有高橋門樞紐、上坊互通、東山樞紐、湖熟互通等多個重要的交叉點,其中的大橋、匝道橋都充分考慮了舒適、安全、耐久、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等要素,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做到新穎美觀。
錢國超告訴記者,寧杭二期工程是城鄉(xiāng)規(guī)劃同步實施的一個典范。在工程建設中,他們充分考慮了地方道路規(guī)劃,把今后要建的上跨橋全部預留好,一次性完成了建設。比如站南路立交橋,它連接的是通往南京鐵路南站的道路,目前,鐵路南站開工不久,站南路尚未動工興建,但它上跨寧杭二期的立交橋已經提前建成了,而且是一座漂亮的景觀橋。還有位于江寧大學城境內的學八路、學十三路等上跨橋,都在規(guī)劃中的道路上,考慮到今后建設的難度,就把跨線橋先建了。這其實是一種建設理念的進步,過去有些高速公路,因為在建設時沒有考慮在先,通車后再來補一些橫跨的通道,施工安全和交通組織都難以得到充分保障,而且投資要增加,而寧杭二期工程地方規(guī)劃道路同步實施,一步到位,通車以后,車流必然更加暢通無阻。
亂花漸欲迷人眼—— 景觀第一路的美麗風景
荷塘、楊柳、芳草、小花、白鷺、野鴨……驅車寧杭二期高速公路,從車窗向外張望,你會感到有些迷惑——這是高速公路互通區(qū)的綠化嗎?它分明像一處經過多年水土涵養(yǎng)的濕地景觀。
“我們全線每處互通樞紐都進行了地形整治,因地制宜開挖出水塘,放緩邊坡,種上荷花等水生植物,營造出近似自然的風貌。這不,把水鳥都給吸引來了。”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副處長景春笑道。
南京林業(yè)大學的教授湯庚國,多年從事風景園林工作。他在寧杭二期上轉了一圈后稱贊說:“這條路全部被綠色包裹起來了,水邊、坡邊看不到一塊黃土,景觀很豐富,綠化質量很高?!睖龂貏e對中央分隔帶里的綠化印象深刻,認為它很飽滿,不僅能為駕車人阻隔對面車道的燈光,起到防眩的效果,而且層次分明,紫薇、桂花、紅楓等都有栽植,樹種選擇科學合理,與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
事實上,綠化造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態(tài)型邊坡……這些理念在江蘇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已經深入人心。在這方面,寧杭一期就是全國示范工程,二期作為一期的延續(xù)段,同時又是江蘇首輪高速公路規(guī)劃建設的收官之作,更是將這些理念發(fā)揚光大,把建設“綠色第一路”、“景觀第一路”納入到工程建設的目標之中,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里。比如路邊的江寧服務區(qū),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處小巧的綠化景觀,里面的鐵樹、麥冬草都是“真家伙”,為服務區(qū)營造出溫馨休閑的氛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寧杭二期的景觀設計貫徹了節(jié)約優(yōu)先的理念。在樹種選擇上,強調“適地適樹”,即在合適的地方種植合適的樹種,這樣更利于存活,而且全線沒有盲目移種大樹,選的多是樹徑在8--10公分之間的樹木,既經濟又合理。路邊星星點點開放的萬壽菊,是一種很好養(yǎng)活的草花,花種便宜,花期長達4個月,來年不需播種就能自己發(fā)芽開花,非常適合高速公路綠化帶的粗放式管理。路基邊坡和下挖段路塹邊坡取消了全部的砌石防護,改用生態(tài)防護,給駕乘人員一種“柔美”的感覺。還有路旁分散布置的石景,形態(tài)質地各異的石頭掩映在花草叢中,花費不多,卻顯著增加了高速公路景觀的優(yōu)美度,也提示了南京又名“石頭城”的歷史典故。
“真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像進了公園一樣!”走在寧杭二期高速公路上,交通部公路科研院的研究員樓莊鴻這樣感嘆。
“江蘇的高速公路質量很好,而且一條比一條更好,在全國是領頭的,所以,到江蘇來看路我沒有一點思想負擔?!敝袊穼W會的教授級高工熊哲清這樣贊嘆。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們評議認為:“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管理科學嚴謹,建設理念先進,大量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工程精細,質量優(yōu)良,景觀特色鮮明,生態(tài)環(huán)保效果顯著,標志著江蘇高速公路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工程建設水平總體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在交工驗收中,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寧杭二期把環(huán)境保護、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貫穿到了建設的全過程,工程質量優(yōu)良,景觀特色鮮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實現了高速公路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展現了公路工程的建筑之美、藝術之美、環(huán)境之美?!?
一條路就是一段歷史,它沉淀著全體參建者數年的人生光陰,是他們的心血結晶。從2006年9月正式開工,到2008年8月全面建成,在這略顯緊張的工期里,寧杭二期的建設者們不畏艱難,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執(zhí)著的努力,將一條近乎完美的高速公路奉獻在世人面前,鑄就了江蘇高速公路建設新的巔峰。
“春華秋實又一載,百尺竿頭待來年”。高速公路在延伸,建路人的夢想和追求沒有盡頭。江蘇第二輪高速公路網的規(guī)劃建設已經開啟,在新的舞臺上,建路人將繼續(xù)譜寫壯麗的篇章!
9月1日,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車。以此為標志,我省首輪規(guī)劃建設的“四縱四橫四聯(lián)”高速公路網所有路段全部提前完成。
壓軸之作總是別樣精彩!作為首輪規(guī)劃中的最后一個項目,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的建設,濃縮了我省十多年高速公路建設的經驗和成果,是迄今為止江蘇高速公路建設最高水平的體現。在路面、橋梁、生態(tài)、景觀等多個方面,寧杭二期都堪稱是“集大成者”,其總體建設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全國示范工程的延續(xù)路段
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是上海至云南瑞麗國道主干線的組成部分,也是我省“四縱四橫四聯(lián)”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中“縱四”的重要組成。它概算投資31.3億元,路線全長37.277公里,起點在南京繞城公路高橋門附近,終點在溧水城北的桂莊樞紐,與寧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相接,同時與去年建成通車的寧常高速公路交叉。
回溯寧杭高速公路的建設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新建成的寧杭二期之外,工程還有兩大部分:一是2000年開工、2003年建成的寧杭高速公路溧水駱家邊至溧陽上興段,二是2001年開工、2004年建成的寧杭高速公路溧陽上興至江浙交界段,這兩部分合稱寧杭一期。2004年寧杭一期全面建成時,它的西端尚未直達南京,而是借用了南京機場高速公路和寧高高速的部分路段。作為一期工程的延續(xù)段,寧杭二期的開通,標志著全長152公里的寧杭高速公路江蘇段全線建成,標志著我省高速公路建設和質量管理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從路線圖上可以看出,寧杭二期的走向與南京機場高速公路基本平行,是進出省門的又一“黃金通道”,特別是在工程的起點段,途經南京市秦淮區(qū)、白下區(qū)和江寧區(qū),兼有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功能??紤]到江寧與南京主城之間的快捷通行,寧杭二期把主線收費站設在了江寧上坊互通以南,這樣,從高橋門樞紐到上坊互通之間的7公里完全是免費通行。而且,在高橋門樞紐到東山樞紐(與南京繞越高速公路相交)之間的路段為雙向八車道,其余路段雙向六車道,充分保障了近城路段強大的通行能力。
寧杭二期的建成,對緩解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的通行壓力,實現南京主城區(qū)與江寧、溧水之間的無縫銜接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全面發(fā)揮寧杭高速的整體效益,加強寧杭兩個特大城市間的快速對接,將對加速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我國第一條“生態(tài)、環(huán)保、旅游、景觀高速公路”、獲得詹天佑獎的工程——寧杭一期的延續(xù)段,二期工程必然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它的建設目標就是要“建成與江蘇的自然景觀和經濟特點相適應、能夠展現江蘇交通現代化風采的、與國際水平接軌的、高質量、高標準的高速公路”。
寧杭二期工程建設自始至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領導多次親臨工程建設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困難和矛盾,并提出了建成“質量第一路”、“綠色第一路”、“景觀第一路”的殷切希望。倍受期許的寧杭二期沒有辜負重望。
科技筑路的競技場—— 排水降噪環(huán)保的瀝青路面
“瀝青路面是高速公路建設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它直接承受重載交通,直接暴露在空氣、雨水、陽光之下,還要克服高溫變軟、低溫開裂、老化等一系列難題。寧杭二期充分總結了以往高速公路建設的經驗,把最高級的瀝青路面技術運用于一身,是路面技術水平最高的一條高速公路。”省交通廳副廳長、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錢國超介紹說。
寧杭二期鋪設了20.7公里瀝青排水路面,是全國最長的。8月23日,在寧杭二期接受專家評議時,交通部門特別調來兩輛灑水車,在路面上集中灑水,查看排水效果。只見那些水迅速鉆進了路面的孔隙中,過了一會兒,又從路的邊緣處滲透出來,流進了邊溝里,而路面上一點積水也沒有。來自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的老專家楊孟余手拿一枚硬幣做參照物,彎腰量了量瀝青石料的離徑,然后直起身來贊嘆道:“這段路面很有學問,在配合比設計中有很多科學含量。它用的石塊主要是4.75毫米以上的粗級料,看上去一粒一粒的,孔隙率達到了20%,雨水容易滲透,但由于瀝青粘度很高,實際上路面連接得很緊密。這種路面,雨天行車不容易產生水霧和水花,增加了行車的安全系數,另外具有降噪的功能,優(yōu)點很多?!?
據了解,排水路面技術是從日本引進的。這種技術在日本已經廣泛使用,所有新修道路和舊路改造都要建成排水路面,而在我國,這種技術還處于零星試用的階段。寧杭二期鋪設了全國最長的瀝青排水路面,為這一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寧杭二期還因地制宜,在靠近南京主城區(qū)的路段鋪設了10.62公里橡膠瀝青路面,在全線采用了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和橋梁防水層,能有效地降低行車噪音,防止路面開裂。這種路面所用的橡膠粉來自汽車廢舊輪胎,是一種變廢為寶的好技術。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大量汽車廢舊輪胎的處理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huán)保課題,而橡膠瀝青路面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一種途徑,它也十分符合以人為本、保護環(huán)境、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時代要求。據了解,寧杭二期工程共使用廢舊橡膠輪胎25萬條。
在其余路段,寧杭二期鋪設的是SMA瀝青路面,這種路面的特點是孔隙小,石料之間嵌擠牢靠,抗車轍和裂縫,造價也比較低廉。錢國超說:“SMA瀝青路面是目前江蘇高速公路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型路面結構。十多年前,在建設滬寧、機場路的時候,我們用的還是普通瀝青路面,通車一兩年就會出現病害,現在,江蘇的高速公路路面能夠保證10年不壞,就是得益于技術上的不斷探索和進步。寧杭二期集中了多種路面形式,達到了我省瀝青路面技術的頂峰?!?
古典與現代的交響—— 隨路展示豐厚的橋梁文化
如果說,在專業(yè)人士眼中,高超的路面技術是寧杭二期工程最大的亮點;那么,在普通駕乘者眼中,造型、色彩各異的橋梁則是驅車寧杭二期時最大的驚喜。
瞧!溧水開發(fā)區(qū)立交橋是城門造型,厚重典雅,讓人聯(lián)想起六朝古都南京的輝煌歷史;愛東公路立交橋一跨而過,色彩是明艷的紅與黃,輕快靚麗;學八路立交橋采用鋼筋混凝土主梁的自錨式懸索結構,像一座縮微的江陰長江大橋,富有現代感;站南路立交橋是歐式風格的變截面連續(xù)拱橋,宏偉大氣……
“寧杭二期雖然路程不長,上跨橋卻多達11座。這一方面是因為寧杭二期兼有城市出入口功能,與多條城市道路立體交叉;二是因為這條路采用了節(jié)約土地的低路堤設計,所以有不少地方規(guī)劃道路要上跨高速公路?!笔「咚俟方ㄔO指揮部現場指揮趙亻黽分析說。為此,他們對多座上跨橋進行了景觀設計,一橋一景,不僅展現了地域特色,也展示了江蘇豐厚的橋梁文化。
江蘇水網密布,城市集聚,是一個橋梁建設大省,在很多高速公路工程中,橋梁都要占到相當的比例。寧杭二期自然也不例外,全線橋梁達到54座。除了上跨橋之外,寧杭二期還設有高橋門樞紐、上坊互通、東山樞紐、湖熟互通等多個重要的交叉點,其中的大橋、匝道橋都充分考慮了舒適、安全、耐久、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等要素,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做到新穎美觀。
錢國超告訴記者,寧杭二期工程是城鄉(xiāng)規(guī)劃同步實施的一個典范。在工程建設中,他們充分考慮了地方道路規(guī)劃,把今后要建的上跨橋全部預留好,一次性完成了建設。比如站南路立交橋,它連接的是通往南京鐵路南站的道路,目前,鐵路南站開工不久,站南路尚未動工興建,但它上跨寧杭二期的立交橋已經提前建成了,而且是一座漂亮的景觀橋。還有位于江寧大學城境內的學八路、學十三路等上跨橋,都在規(guī)劃中的道路上,考慮到今后建設的難度,就把跨線橋先建了。這其實是一種建設理念的進步,過去有些高速公路,因為在建設時沒有考慮在先,通車后再來補一些橫跨的通道,施工安全和交通組織都難以得到充分保障,而且投資要增加,而寧杭二期工程地方規(guī)劃道路同步實施,一步到位,通車以后,車流必然更加暢通無阻。
亂花漸欲迷人眼—— 景觀第一路的美麗風景
荷塘、楊柳、芳草、小花、白鷺、野鴨……驅車寧杭二期高速公路,從車窗向外張望,你會感到有些迷惑——這是高速公路互通區(qū)的綠化嗎?它分明像一處經過多年水土涵養(yǎng)的濕地景觀。
“我們全線每處互通樞紐都進行了地形整治,因地制宜開挖出水塘,放緩邊坡,種上荷花等水生植物,營造出近似自然的風貌。這不,把水鳥都給吸引來了。”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副處長景春笑道。
南京林業(yè)大學的教授湯庚國,多年從事風景園林工作。他在寧杭二期上轉了一圈后稱贊說:“這條路全部被綠色包裹起來了,水邊、坡邊看不到一塊黃土,景觀很豐富,綠化質量很高?!睖龂貏e對中央分隔帶里的綠化印象深刻,認為它很飽滿,不僅能為駕車人阻隔對面車道的燈光,起到防眩的效果,而且層次分明,紫薇、桂花、紅楓等都有栽植,樹種選擇科學合理,與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
事實上,綠化造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態(tài)型邊坡……這些理念在江蘇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已經深入人心。在這方面,寧杭一期就是全國示范工程,二期作為一期的延續(xù)段,同時又是江蘇首輪高速公路規(guī)劃建設的收官之作,更是將這些理念發(fā)揚光大,把建設“綠色第一路”、“景觀第一路”納入到工程建設的目標之中,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里。比如路邊的江寧服務區(qū),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處小巧的綠化景觀,里面的鐵樹、麥冬草都是“真家伙”,為服務區(qū)營造出溫馨休閑的氛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寧杭二期的景觀設計貫徹了節(jié)約優(yōu)先的理念。在樹種選擇上,強調“適地適樹”,即在合適的地方種植合適的樹種,這樣更利于存活,而且全線沒有盲目移種大樹,選的多是樹徑在8--10公分之間的樹木,既經濟又合理。路邊星星點點開放的萬壽菊,是一種很好養(yǎng)活的草花,花種便宜,花期長達4個月,來年不需播種就能自己發(fā)芽開花,非常適合高速公路綠化帶的粗放式管理。路基邊坡和下挖段路塹邊坡取消了全部的砌石防護,改用生態(tài)防護,給駕乘人員一種“柔美”的感覺。還有路旁分散布置的石景,形態(tài)質地各異的石頭掩映在花草叢中,花費不多,卻顯著增加了高速公路景觀的優(yōu)美度,也提示了南京又名“石頭城”的歷史典故。
“真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像進了公園一樣!”走在寧杭二期高速公路上,交通部公路科研院的研究員樓莊鴻這樣感嘆。
“江蘇的高速公路質量很好,而且一條比一條更好,在全國是領頭的,所以,到江蘇來看路我沒有一點思想負擔?!敝袊穼W會的教授級高工熊哲清這樣贊嘆。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們評議認為:“寧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管理科學嚴謹,建設理念先進,大量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工程精細,質量優(yōu)良,景觀特色鮮明,生態(tài)環(huán)保效果顯著,標志著江蘇高速公路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工程建設水平總體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在交工驗收中,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寧杭二期把環(huán)境保護、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貫穿到了建設的全過程,工程質量優(yōu)良,景觀特色鮮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實現了高速公路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展現了公路工程的建筑之美、藝術之美、環(huán)境之美?!?
一條路就是一段歷史,它沉淀著全體參建者數年的人生光陰,是他們的心血結晶。從2006年9月正式開工,到2008年8月全面建成,在這略顯緊張的工期里,寧杭二期的建設者們不畏艱難,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執(zhí)著的努力,將一條近乎完美的高速公路奉獻在世人面前,鑄就了江蘇高速公路建設新的巔峰。
“春華秋實又一載,百尺竿頭待來年”。高速公路在延伸,建路人的夢想和追求沒有盡頭。江蘇第二輪高速公路網的規(guī)劃建設已經開啟,在新的舞臺上,建路人將繼續(xù)譜寫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