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在實現全市節(jié)能減排目標中,大力推廣使用散裝水泥,使節(jié)能減排效益量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節(jié)能減排綜合經濟效益1.35億元。
2006年全市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400萬噸;散裝水泥供應率達58.9%。
2007年,全市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450.29萬噸;中心城區(qū)散裝水泥供應率達到73.2%。
2008年上半年,全市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300.28萬噸;中心城區(qū)散裝水泥供應率達到75.1%。
近年來,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在節(jié)能減排中取得了明顯效益:節(jié)省標煤25.57萬噸,減排粉塵56.61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34萬噸,利用工業(yè)固體廢棄物627.1萬噸。
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張漢銘日前告訴記者,不把推散提高到節(jié)能減排的高度是不行的,沒有領導的關懷、政策的出臺更是不行的。我們充分地認識到,發(fā)展散裝水泥是國家一貫明確的重要產業(yè)政策,是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舉措,是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降低能耗的重要經濟、技術措施。為此,全部門擰成一股繩,把工夫下在武漢市重點工程項目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兵馬未動,輿論先行。做好宣傳引導是推廣散裝水泥、促進節(jié)能減排的關鍵所在。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將《湖北省發(fā)展散裝水泥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73號)、《武漢市散裝水泥管理辦法》(武漢市人民政府令第107號)及發(fā)展散裝水泥促進節(jié)能減排的相關知識,通過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媒體,向中心城區(qū)、遠城區(qū)、鄉(xiāng)鎮(zhèn)及農村廣泛宣傳,使散裝水泥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的利民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重點工程,大力推散。近幾年來,隨著“中部崛起”戰(zhàn)略有序推進,武漢重點工程一個接著一個。武漢散裝水泥一班人,把節(jié)能減排的大局放在心上,把任務扛在肩上,具體落實在行動上。武昌、漢口、武漢三大火車站的改造,武漢長江過江隧道、武漢天興州長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的建設,武漢地鐵、輕軌、天河機場第二航站大樓,武漢琴臺大劇院等一批重點建設工程,100%使用了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其中武漢天興州長江大橋使用預拌混凝土達190多萬立方米。投資149.13億元的武漢地鐵工程100%使用更加特殊的預拌混凝土。整個武漢的重點工程使用散裝水泥占全市的65%以上。
圍繞目標,強化責任。武漢散裝辦一班人圍繞“兩型社會”建設、大武漢的發(fā)展要求,自我加壓推散,強化責任推散。推散已成為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被譽為“神州第一錨”的武漢陽邏長江大橋內徑70米、外徑73米、深61米的基坑封底一次性澆注混凝土20000立方米,全部使用散裝水泥和機械化施工,施工現場布料包括組織和監(jiān)控人員不足150人。使用散裝水泥和機械化施工告別了人海戰(zhàn)術,更反映出了使用散裝水泥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早建4年的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錨碇”基坑封底澆注混凝土僅3000立方米,由于現場使用袋裝水泥,工地上一派繁忙,布料的達700多人。
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上半年完成省里下達的全年散裝水泥任務的55.8%,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2006年全市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400萬噸;散裝水泥供應率達58.9%。
2007年,全市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450.29萬噸;中心城區(qū)散裝水泥供應率達到73.2%。
2008年上半年,全市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300.28萬噸;中心城區(qū)散裝水泥供應率達到75.1%。
近年來,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在節(jié)能減排中取得了明顯效益:節(jié)省標煤25.57萬噸,減排粉塵56.61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34萬噸,利用工業(yè)固體廢棄物627.1萬噸。
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張漢銘日前告訴記者,不把推散提高到節(jié)能減排的高度是不行的,沒有領導的關懷、政策的出臺更是不行的。我們充分地認識到,發(fā)展散裝水泥是國家一貫明確的重要產業(yè)政策,是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舉措,是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降低能耗的重要經濟、技術措施。為此,全部門擰成一股繩,把工夫下在武漢市重點工程項目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兵馬未動,輿論先行。做好宣傳引導是推廣散裝水泥、促進節(jié)能減排的關鍵所在。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將《湖北省發(fā)展散裝水泥管理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73號)、《武漢市散裝水泥管理辦法》(武漢市人民政府令第107號)及發(fā)展散裝水泥促進節(jié)能減排的相關知識,通過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媒體,向中心城區(qū)、遠城區(qū)、鄉(xiāng)鎮(zhèn)及農村廣泛宣傳,使散裝水泥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的利民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重點工程,大力推散。近幾年來,隨著“中部崛起”戰(zhàn)略有序推進,武漢重點工程一個接著一個。武漢散裝水泥一班人,把節(jié)能減排的大局放在心上,把任務扛在肩上,具體落實在行動上。武昌、漢口、武漢三大火車站的改造,武漢長江過江隧道、武漢天興州長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的建設,武漢地鐵、輕軌、天河機場第二航站大樓,武漢琴臺大劇院等一批重點建設工程,100%使用了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其中武漢天興州長江大橋使用預拌混凝土達190多萬立方米。投資149.13億元的武漢地鐵工程100%使用更加特殊的預拌混凝土。整個武漢的重點工程使用散裝水泥占全市的65%以上。
圍繞目標,強化責任。武漢散裝辦一班人圍繞“兩型社會”建設、大武漢的發(fā)展要求,自我加壓推散,強化責任推散。推散已成為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被譽為“神州第一錨”的武漢陽邏長江大橋內徑70米、外徑73米、深61米的基坑封底一次性澆注混凝土20000立方米,全部使用散裝水泥和機械化施工,施工現場布料包括組織和監(jiān)控人員不足150人。使用散裝水泥和機械化施工告別了人海戰(zhàn)術,更反映出了使用散裝水泥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早建4年的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錨碇”基坑封底澆注混凝土僅3000立方米,由于現場使用袋裝水泥,工地上一派繁忙,布料的達700多人。
武漢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上半年完成省里下達的全年散裝水泥任務的55.8%,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