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8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根鋼管桁架吊裝到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候新機樓主體鋼結構成功封頂,支撐新候機樓屋頂蓋面的成千上萬根鋼架梁順利合攏,獨具天津特色的巨型“風箏”第一次展示雛形。
繼樁基、基礎混凝土和主體混凝土工程完工之后,主體鋼結構封頂是天津機場新候機樓建設在2006年的第四個里程碑。新候機樓大廳屋頂蓋面采用空間雙向管桁架結構,外形新穎獨特,呈前高后低、前寬后窄的圓錐狀曲面,平面投影為三角形,酷似天津民間傳統(tǒng)的風箏。
屋面的空間結構主要由橫向11榀魚腹式平面桁架和縱向9榀漸變放射排列的平面桁架構成。整個屋蓋水平投影面積4.6萬平方米,最大跨度221米,最高點43米,最低點17米,吊裝難度和施工工藝國內少見?!帮L箏”鋼結構采用專門設計生產的特殊鋼材,承載能力大,即剛強且柔韌,能夠有效地抵御沖擊和疲勞而不發(fā)生變形,抗震設防裂度為7度。
據(jù)介紹,整個屋架用鋼5000噸,這么大的重量在施工中是依靠從地面豎起的9根巨大的柱子承載的。鋼結構封頂成形后,縱橫交織的鋼架梁,構成了穩(wěn)定的空間受力體系,可以負擔自身的巨大重量,所以“風箏”還需要卸載。這意味著不久后,施工中豎起的9根大柱子就會因完成歷史使命而被卸掉,新候機樓大廳將會是完全由屋頂鋼結構支撐起的一個敞亮而通透的大型共享空間。
新候機樓主體鋼結構封頂是擴建施工承上啟下的重要一步,標志著新候機樓全部土建結構已經(jīng)完成,開始轉入全面暖封閉和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07年春節(jié)前新候機樓可以穿上漂亮的外衣,作為新年賀禮,巨型“風箏”的真實模樣天津市民就可以先睹為快了。
繼樁基、基礎混凝土和主體混凝土工程完工之后,主體鋼結構封頂是天津機場新候機樓建設在2006年的第四個里程碑。新候機樓大廳屋頂蓋面采用空間雙向管桁架結構,外形新穎獨特,呈前高后低、前寬后窄的圓錐狀曲面,平面投影為三角形,酷似天津民間傳統(tǒng)的風箏。
屋面的空間結構主要由橫向11榀魚腹式平面桁架和縱向9榀漸變放射排列的平面桁架構成。整個屋蓋水平投影面積4.6萬平方米,最大跨度221米,最高點43米,最低點17米,吊裝難度和施工工藝國內少見?!帮L箏”鋼結構采用專門設計生產的特殊鋼材,承載能力大,即剛強且柔韌,能夠有效地抵御沖擊和疲勞而不發(fā)生變形,抗震設防裂度為7度。
據(jù)介紹,整個屋架用鋼5000噸,這么大的重量在施工中是依靠從地面豎起的9根巨大的柱子承載的。鋼結構封頂成形后,縱橫交織的鋼架梁,構成了穩(wěn)定的空間受力體系,可以負擔自身的巨大重量,所以“風箏”還需要卸載。這意味著不久后,施工中豎起的9根大柱子就會因完成歷史使命而被卸掉,新候機樓大廳將會是完全由屋頂鋼結構支撐起的一個敞亮而通透的大型共享空間。
新候機樓主體鋼結構封頂是擴建施工承上啟下的重要一步,標志著新候機樓全部土建結構已經(jīng)完成,開始轉入全面暖封閉和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07年春節(jié)前新候機樓可以穿上漂亮的外衣,作為新年賀禮,巨型“風箏”的真實模樣天津市民就可以先睹為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