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wǎng)
 
詳細內(nèi)容

簡介


呂西林,男,1955年1月生,籍貫為陜西省岐山縣。


1977年畢業(yè)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工民建專業(yè);


1979年9月--1981年12月,同濟大學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


1982年3月--1984年12月,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博士研究生;


1986年12月--1991年12月,同濟大學副教授;


1990年1月--1991年1月,加拿大Alberta大學土木系進修和合作研究;


1991年11月--1992年12月,香港大學土木系合作研究;


1993年2月--1996年5月,同濟大學工程結構研究所副所長;


1994年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


1996年5月至今,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所長,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曾6次擔任過國際學術會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或組織委員會委員(1997.10、1997.12、1998.12、1999.6、2000.6、2000.10)。主持或參與主持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7次。


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結構抗震防災、鋼筋混凝土結構理論與應用。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及教材4本,在國際會議上發(fā)表論文43篇。SCI,EI,ISTP收錄論文20篇(次)。


簡歷


1955年1月生,籍貫陜西省岐山縣。


1974年9月--1979年8月,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現(xiàn)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工民建專業(yè);


1979年9月--1981年12月,同濟大學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


1982年3月--1984年12月,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博士研究生;


1986年12月--1991年12月,同濟大學副教授;


1990年1月--1991年1月,加拿大Alberta大學土木系進修和合作研究;


1991年11月--1992年12月,香港大學土木系合作研究;


1993年2月--1996年5月,同濟大學工程結構研究所副所長;


1994年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


1996年5月至今,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所長,土木工程防災國 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曾6次擔任過國際學術會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或組織委員會委員(1997.10、1997.12、1998.12、1999.6、 2000.6、2000.10)。主持或參與主持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7次;


2008年受聘為山東科技大學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崗位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2]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項目三級課題1項(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


上海市科技發(fā)展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


上海市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基金項目1項(主持);


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研究項目1項(主持)。


這些項目的研究領域涉及到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和設計方法,大型復雜體系建筑結構的抗震分析與設計理論,結構與地基的動力相互作用理論與應用,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加固現(xiàn)有的建筑結構,高層建筑結構的振動控制理論與工程應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標準、設計指南的編制等等。


研究方向


工程結構抗震及振動控制


各類建筑結構,特種結構,各類設備支架點在地震作用下的動力分析與設計 理論,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控制研究及應用(包括結構的主動控制,被動控制, 混合控制和半主動控制).


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及應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各類新型混凝土結構體系的開發(fā)與研究,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分析與設計理論研究與應用.


高層建筑結構分析與設計理論


鋼筋混凝土超高層建筑抗震分析與抗震試驗研究,組合結構(鋼管混凝土結構 ,勁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分析與設計理論,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的延性研究 與非線性分析理論與應用.


結構檢測與加固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


各類工程結構的檢測與分析評估理論和方法,用新型材料加固現(xiàn)有結構 的分析方法,重大工程結構的檢測與加固實例研究.


重大工程的安全監(jiān)控研究與應用


重大工程的安全監(jiān)控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研究,重大工程的安全性評估理論 與方法,重大工程的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及典型實例研究.


核電設備及廠房系統(tǒng)的抗震研究


核反應堆本體及各類附屬設備的抗震分析與設計理論,核電設備的樓層反應譜 分析,核電設備廠房的抗震研究,主廠房及核電設備與地基的相互作用研究.


結構抗震試驗技術研究與應用


結構抗震模型試驗的相似理論研究,結構擬動力試驗方法研究,結構抗震試驗中 的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研究,典型重大工程的實驗實例分析.


研究成果


主要的研究成果和代表性觀點有:


結構動力學模型的系統(tǒng)識別


在結構動力學模型的系統(tǒng)識別方面,他首先提出了多自由度體系非線性結構模 型的系統(tǒng)識別方法,并得到了多次振動臺試驗的驗證。在此方法中,將結構恢復力模型的識別問題轉化為一組參數(shù)的優(yōu)化問題;在進行識別計算時,把非線性地震反 應分析方法和參數(shù)優(yōu)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解決參數(shù)過多求解時間過長的問題,提出了分批處理、分段迭代、逐步求精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些方法和模型 已被后來的研究者應用于科學研究之中。


動力相似理論


研究了建筑結構模型在非線性階段和破壞性階段的動力相似理論,提出了地震模擬振動臺模型試驗的相似關系,并得到了多次試驗驗證,已被國家規(guī)范采納和用于指導科學研究。主持進行了20多項大中型工程的抗震模型試驗和理論分析,為工程設計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復雜體系超高層建筑結構研究


對復雜體系超高層建筑結構進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面向設計的可以考慮樓面 變形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進行結構彈塑性動力分析的簡化模型和方法;為工程設計和制定有關的設計規(guī)范提供了依據(jù);參加或主持了100多個大中型復雜體系超限 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審查工作,為提高這些高層建筑工程的設計質(zhì)量做出了貢獻。


鋼筋混凝土板柱體系研究


對鋼筋混凝土板柱體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發(fā)展了板柱節(jié)點在沖切和反復荷載作用下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板柱節(jié)點的抗彎和抗剪強度相關方程,相關的設計公式已被設計標準采納。


高層建筑抗震控制研究


對高層建筑抗震控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提出了高層剪力墻結構沿豎向耗能的 抗震控制新體系,建立了相應的分析方法,并應用于實際工程;提出了適用于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消能的組合減震新體系,建立了相應的分析方法,并應用于實際工 程;提出了地震作用下離散參數(shù)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方法和參數(shù)不確定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方法,擴展了變結構控制理論的應用領域;對方鋼管混凝土柱及其組合體系進 行了研究,提出的設計方法已被國家有關技術標準采納;研制了新型的柱梁連接節(jié)點,已被國家有關技術標準采納。


建筑結構抗震基礎理論研究


在建筑結構抗震的基礎理論方面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主持編寫了上海市《現(xiàn)有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規(guī)程》。目前正在主持修編上海市《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程》,并參加了全國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修編工作。


學術職務


國內(nèi)外主要學術職務有: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 高層建筑抗震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學會結構抗震試驗技術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及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地震學會理 事及地震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結構動力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建筑學會常務理事及建筑結構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結構控制學 會會員、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xié)會會員及第三委員會委員、《結構工程師》雜志主編、《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雜志副主編、《Journal of Asia Architectura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同濟大學學報》、《建筑結構學報》、《振動工程學報》編委。


論文著作


著作


著作5部:


1.房屋結構抗震設計理論與實例(編著),呂西林、周德源、李思明,同濟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p.316。


2.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有限元理論與應用(編著),呂西林、金國芳、吳曉涵,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P.248。1998年被教育部研究生辦公室推薦為研究生教學用書, 1999年8月第2次印刷。


3.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呂西林主編,金國芳、李思明,周德源參編,科學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4.高層建筑結構,呂西林主編,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5.建筑結構抗震理論與實例(編著),呂西林、周德源、李思明、陳以一、陸浩亮,同濟大學出版社,第2版,2002年8月,p.339。


論文


在國內(nèi)外重要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


1. 自由度體系非線性結構模型的系統(tǒng)識別方法研究,呂西林、朱伯龍,《工程力學》第2卷第2期,64-73,1985.06。


2. 砌塊砌體結構的數(shù)學模型識別,呂西林、朱伯龍,《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第5卷第2期,17-27,1985.06。


3. Earthquake Simulation on an Un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朱伯龍(導師)、呂西林,美國《試驗與模擬技術雜志》,17-23,1985.02。


4. 五層砌塊模型房屋的振動臺試驗研究,呂西林、朱伯龍,《同濟大學學報》第14卷第1期,13-26,1986.03。


5. Identification f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to Predict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he Unreinforced Concrete Masonry Buildings and Estimation of their Aseismic Capacity, 呂西林,朱伯龍,《同濟大學學報》英文版第2卷,69-81,1985.06。


6. 鋼筋混凝土結構動力相似關系研究,廖光明(研究生)、呂西林,《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89年第3期,35-43,1989年9月。


7. 鋼筋混凝土模型柱振動臺試驗研究,孫占國(研究生)、呂西林,《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學報》1990年第2期,1-11,1990年10月。


8. 高層建筑中硫磺膠泥樁接頭抗震性能研究,呂西林、朱伯龍,《同濟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Vol.19,No.1,33-42,1991年3月。


9. 考慮樓面變形分配底層大空間地震作用的簡化方法,呂西林、趙魯明,《結構工程師》20~21卷,1992年1~2期,1992年6月,32 - 35.


10. 地震后建筑結構性能的模糊綜合評定方法,呂西林、朱伯龍,《同濟大學學報》第20卷,1992年12月,Vol. 20(A),29 - 38.


11. 砌體結構墻體模型振動臺試驗及其動力相似關系,呂西林、周德源,《工程抗震》1993年第3期,1993年9月,12 - 16.


12. Shear Tests on Simulated Connecting Beam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lit Shear Walls, Y.K. Cheung, A.K.H. Kwan and Xilin Lu,《結構與建筑》,英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會刊,第99卷,1993年11月。481-488,


EI收錄號: EIP94021215678; SCI收錄號: MK876 93 13R


13. Elastic Analysis of Slitted Shear Walls, A.K.H. Kwan, Xilin Lu and Y.K. Cheung,《國際結構雜志》,第13卷第2期,1993年12月,75-92. (Int. Journal of Structures, Vol.13, No.2, Dec. 1993, 75-92)。


14. 高層剪力墻結構抗震控制研究,呂西林,Y.K. Cheung and A.K.H. Kwan,《同濟大學學報》第22卷,41-50,1994年5月。


15. Cyclic behaviour of connecting beam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lit shear walls, A.K.H. Kwan, Y.K. Cheung and X.L. Lu,《結構與建筑》,英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會刊,第104卷,1994年8月,317-324.


EI收錄號: EIP94112443228; SCI收錄號: PH223 94 24R


16. 電液伺服式TMD結構控制系統(tǒng)分析,方重、呂西林,《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第4期,地震出版社,1994年11月,18-23。


17. Large scale model tes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it shear walls, A. K.H. Kwan, Y.K. Cheung and X. L. Lu, Int. Journal of Structures, Vol.14 No.2,Dec. 1994,63-82,EI收錄號: EIP95122967108.


18. 一種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墻結構模型的振動臺試驗研究,呂西林、孟良,《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第1期,地震出版社,1995年2月,18-23。


19. 一種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墻結構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呂西林、孟良,《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第2期,地震出版社,1995年6月,22-26。


20. Application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ology to shaking table tests on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Xilin Lu,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 journal of earthquake, wind and ocean engineering, Vol.17, No.7, August, 1995, 505-511, SCI收錄號: RX363 95 7R, EI收錄號: EI Annaul-1995 028042, EIP95102907978.


21.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new type of high-rise shear walls with seismic control devices, Xilin Lu, Xiaohan Wu and Liang Meng, Journal of South East University, Oct. 1995, 584-590.


22. 大跨預應力結構設計,周德源、張暉、呂西林,《結構工程師》,1995年第四期,7-10。


23. 高層建筑基礎底板合理厚度的探討,馬云鳳、呂西林,《結構工程師》,1995年第四期,28-32。


24. 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墻結構的振動臺試驗與分析,呂西林、吳曉涵(研究生),《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6卷1期,1996年3月,70-78。


25. 反復荷載下混凝土剪力墻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吳曉涵、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第24卷第2期,1996年4月,117-123。


26. 抗震耗能剪力墻非線性有限元時程分析,呂西林、吳曉涵,《同濟大學學報》,第24卷第5期,1996年10月,481-486。


27. 砌體彈性模量取值的評述,肖小松(研究生)、呂西林,《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96年第4期,1996年12月,18-21。


28.建筑結構振動控制系統(tǒng)的參數(shù)分析,方重、呂西林,《建筑結構》,1996年第12期,1996年12月,38-40。


29. 智能化建筑結構工程的現(xiàn)狀與趨勢,呂西林,《微型電腦應用》,1997年第1期,20-22, 26,上海市1996年科技論壇報告。


30. Seismic Behavior of A New Type of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Shear Wall System, Xilin Lu, Xiaohan Wu and Liang Me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5, No.2, March 1997, 167-175,EI收錄號 EIP97053638226, SCI收錄.


31.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呂西林、程海波,《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7卷1期,1997年3月,162-170。


32. 工程結構抗震和減震,呂西林、施衛(wèi)星,《科學》,第49卷第3期,1997年5月,32-34,“科學前沿”欄目特約稿。


33. 結構主動控制和混合控制技術的新發(fā)展,呂西林、葉驊,《世界地震工程》,第13卷第2期,1997年6月,21-29。


34. KBES for evaluating R.C. framed buildings using fuzzy sets, by Xilin Lu and S.H. Simmond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6, 121-137, 1997.09, EI 收錄號:EIP97083791065, EI Annual-1997 04790190.


35. 混凝土平板結構中柱節(jié)點在剪力與不平衡彎矩共同作用下的分析研究,周軍(研究生)、呂西林,《建筑結構學報》,第188卷第5期,1997年10月,32-42。


36. 砌體結構的溫度效應,肖小松(研究生)、呂西林,《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97年第4期,2-6, 10,1997年12月。


37. Dynamic analysis on structures base-isolated by ball system with restoring property, Qiang Zhou(研究生), Xilin Lu, etc.,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7, No.8, August 1998, 773-791. EI 收錄號:EIP98084346899,SCI收錄.


38. 呂西林、蔣歡軍,沿豎向耗能剪力墻剪力聯(lián)結面的抗力分析,《中國學術期刊文摘》,1998,Vo1.2,241-244。


39. 呂西林、盧文生,R.C.框架結構的振動臺試驗和面向設計的時程分析方法,《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8卷2期,1998年6月,48-58。


40. 混凝土板柱中節(jié)點在剪力和不平衡彎矩作用下的計算分析,馬云昌、呂西林,《結構工程師》,1998,No.2,1998年6月,24-29,46。


41.建筑結構抗震變形驗算中層間彈性位移角限值的研討,郭子雄(研究生),呂西林,王亞勇,《工程抗震》,1998年第2期,1998.6,1-6.


42.混凝土板柱邊節(jié)點在剪力和彎矩作用下的分析,呂西林,馬云昌,楊震,《同濟大學學報》,26卷4期,1998年8月,357-361.


43. 用一種墻體單元模型分析剪力墻結構,蔣歡軍(研究生),呂西林,《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8卷3期,1998年9月,40-48.


44. 板柱節(jié)點在剪力和反復荷載作用下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呂西林,馬云昌,胡再龍,《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8卷4期,1998年12月,68-75。


45. 三向受壓混凝土的三維本構關系,余勇(研究生),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6卷6期,1998年12月,622-626.


46. 混凝土板柱邊節(jié)點在豎向剪力和側向不平衡彎矩共同作用下的分析研究,楊震(研究生),呂西林,《結構工程師》,1998,No.4,1998年12月,5-12。


47. 地震作用下板柱結構等代框架法計算模型的研究,李俊蘭(研究生),呂西林,周德源,《建筑結構學報》第20卷第1期,1999年2月,39-45。


48. 方鋼管混凝土柱的三維非線性分析,余勇(研究生),呂西林,《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卷1期,1999年3月,57-64。


49.建筑結構在罕遇地震下彈塑性變形驗算的討論,郭子雄(研究生),呂西林,王亞勇,《工程抗震》,1999年第1期,1999.3,13-18.


50. 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連接的拉伸試驗研究,余勇(研究生),呂西林,等,《結構工程師》,1999年第1期,1999年3月,23-28。


51. 低周反復荷載下高軸壓比框架柱的研究,郭子雄(研究生),呂西林,《建筑結構》,1999年第4期,1999年4月,19-22。


52. 結構抗震消能控制的試驗與應用研究,呂西林,蔣歡軍,《振動工程學報》,第12卷第2期,1999年6月,210-217。


53.基礎隔震建筑混合控制的變結構趨近律方法,趙斌,呂西林,等等,《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卷3期,1999年9月,96-101。


54.雙塔樓弱連接體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研究,王靈(研究生),呂西林,《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99年第3期,48-51,1999年9月。


55.高軸壓比框架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郭子雄(研究生),呂西林,《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卷3期,1999年7月,258-263。


56.軸心受壓方鋼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研究:I 試驗,呂西林,余勇,陳以一等,《建筑結構》,1999年第10期,1999年10月,41-43。


57.建筑抗震設計中地震作用取值,王亞勇,郭子雄(研究生),呂西林,《建筑科學》,15卷5期,1999年10月,36-39,55。


58.沿豎向耗能剪力墻滯回特性的計算方法,蔣歡軍(研究生),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7卷6期,1999年12月,633-637.


59. Shaking table testing of a U-shaped plan building model, Xilin Lu, Huiyun Zhang, Wensheng Lu and Zhili Hu,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6 (6), Dec. 1999, 746-759,SCI收錄.


60. 疊層橡膠支座基礎隔震建筑的非線性動力分析,趙斌,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7卷增刊,1999年12月,1-5.


61. 伺服電機TMD控制系統(tǒng)的研制與振動臺試驗,呂西林,葉驊,方重,《振動工程學報》,第13卷第1期,2000年3月,61-70。


62. 軸心受壓方鋼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研究:II 分析,余勇(研究生),呂西林,陳以一,等,《建筑結構》,2000年第2期,2000年2月,43-46。


63.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buildings with base-isolation hybrid protective system, Bin Zhao, Xilin Lu, etc.,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9, No.3, March 2000, 315-326,SCI收錄。


64. 一種新型耗能剪力墻的滯回曲線計算分析,呂西林,蔣歡軍,《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卷1期,2000年3月,112-119。


65.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FRT column and steel beam,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9, No.4, April 2000, 365-374,SCI收錄.


66. 反復荷載作用下方鋼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呂西林,陸偉東,《建筑結構學報》第21卷第2期,2000年4月,2-11。


67. 方鋼管混凝土結構應用技術研究,呂西林,李學平,《建筑施工》第22卷第3期,2000年4月,2-11。


68.多層住宅房屋糾偏設計與施工實例,周德源,李俊蘭,呂西林,《結構工程師》,2000年第2期,26-31,2000年6月。


69.工程地震凸集方法的實用化研究,張之穎,張景繪,呂西林,《西安交通大學學報》,34卷7期,103-106,2000年7月。


70.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墻地震耗能計算及優(yōu)化分析,蔣歡軍,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8卷4期,383-387,2000年8月。


71.平面鋼框架彈塑性大變形簡化分析方法,周強,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8卷4期,388-392,2000年8月。


72.多層錯層磚砌體房屋抗震分析,翁大根,呂西林等,《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卷3期,34-42,2000年9月。


73.地震作用下參數(shù)不確定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趙斌,呂西林,《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卷3期,108-115,2000年9月。


74.基礎隔震房屋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朱玉華,呂西林,施衛(wèi)星等,《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卷3期,123-129,2000年9月。


75.結構?地基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中土體邊界條件的模擬方法,陳躍慶,呂西林,黃煒,《結構工程師》,2000年第3期,25-30,2000年9月。


76.新型耗能剪力墻模型低周反復荷載試驗研究,蔣歡軍,呂西林,《世界地震工程》16卷3期,63-67,2000年9月。


77.Study on a new shear wall system with shaking table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Xilin Lu and Xiaohan W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0; 29: 1425-1440, October, 2000.


78. 帶有摩擦耗能元件的框架結構動力分析,周強,呂西林,《力學季刊》,21卷3期,304-310,2000年9月。


79.Nonlinear analysis on concrete-filled rectangular tubular composite columns, Xilin Lu, Yong Yu, etc.,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0, No.6, 577-587, December, 20000.


80. 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體系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呂西林,陳躍慶,陳波等,《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卷4期,20-29,2000年12月。


81.高層鋼管混凝土結構節(jié)點形式介紹,向黎明,呂西林,《結構工程師》2000年第4期,1-5,2000年12月。


82.帶水平加強層的超高層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阮永輝,呂西林,《結構工程師》2000年第4期,12-16,2000年12月。


83.R.C.框架梁柱組合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呂西林,郭子雄,王亞勇,《建筑結構學報》第22卷第1期,2-7,2001年2月。


84. 鉛芯橡膠耗能器與油阻尼器組合耗能系統(tǒng)的振動臺試驗與分析,呂西林,周強,《力學季刊》,22卷1期,117-127,2001年3月。


85. 摩擦與粘性流體耗能器串聯(lián)體系動力分析,《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呂西林,周強,21卷1期,123-130,2001年3月


86. 多向地面運動作用時鉛芯橡膠隔震房屋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朱玉華(研究生),呂西林,施衛(wèi)星等,《結構工程師》,2001年第1期,34-38,2001年3月


87.結構振動的離散變結構控制方法,趙斌,呂西林,《振動工程學報》,第14卷第1期,2001年3月,85-89。


88.上海地區(qū)幾幢超高層建筑振動特性實測,呂西林,施衛(wèi)星等,《建筑科學》,17卷2期,36-39,2001年4月。


89. 中日同類鉛芯橡膠支座性能對比試驗研究,朱玉華(研究生)、呂西林、施衛(wèi)星等,《建筑結構》,31卷4期,23-24,43,2001年4月。


90. 組合基礎隔震房屋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呂西林,朱玉華,施衛(wèi)星等,《土木工程學報》,34卷2期,43-49,2001年4月。


91.基礎隔震房屋模型振動臺對比試驗與分析,朱玉華(研究生),施衛(wèi)星,呂西林等,《同濟大學學報》,29卷5期,505-509,2001年5月。


92.摩擦耗能框架體系動力分析,周強(研究生),呂西林,《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1卷2期,136-144,2001年6月。


93.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對基底地震動的影響,陳躍慶(研究生),呂西林,陳波,《結構工程師》2001年第2期,14-20,2001年6月。


94.組合隔震系統(tǒng)滑動支座的滑移系數(shù)研究,朱玉華(研究生),呂西林,杜芳,施衛(wèi)星,《結構工程師》2001年第2期,34-40,2001年6月。


95.建筑結構振動控制的趨近率滑移模態(tài)方法,趙斌,呂西林等,《工程力學》第18卷第3期,067-073,2001年6月。


96.Discrete-tim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seismically excited building structures, Xilin Lu and Bin Zh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1; 30 (6) 853-863, June, 2001,SCI和EI收錄。


97.幾次大地震中地基基礎震害的啟示,陳躍慶(研究生),呂西林,《工程抗震》2001年第2期,8-15,2001年6月。


98.鋼筋混凝土框架地震損傷識別與采用耗能裝置修復的試驗研究,李洪泉,呂西林,建筑結構學報,2001年第3期,22卷3期,9-14,2001年6月。


99.鋼筋混凝土板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馬云昌,呂西林,《建筑結構學報》,2001年第4期,22卷4期,49-54,2001年8月。


100.結構-地基相互作用體系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呂西林,陳躍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1卷3期,85-92,2001年9月。


101.分層土-基礎-高層框架結構相互作用體系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陳躍慶(研究生),呂西林,李培振,陳波,胡質(zhì)理,《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1卷3期,104-112,2001年9月。


102.外張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吳曉涵,呂西林,《建筑結構學報》,2001年第5期,22卷5期,1-5,10,2001年10月。


103.新型鋼管混凝土柱?梁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向黎明(研究生),呂西林,曹陽,《結構工程師》2001年第3期,20-24,2001年9月。


104.剪力墻非線性分析中多垂直桿元模型的分析與改進,陳云濤(研究生),呂西林,《結構工程師》2001年第4期,19-24,2001年12月。


105.振動臺模型試驗中一種消除重力失真效應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魯亮(研究生),呂西林,《結構工程師》2001年第4期,45-48,2001年12月。


106.Tests on low-ductility RC frames under high- and low-frequency excitations, Ser-Tong Queck, Chengmei Bian, Xilin Lu, Wensheng Lu and Haibei Xi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2; 31: 459-474, 2002,SCI和EI收錄。


107.用ANSYS模擬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的建模方法,陳波(研究生),呂西林,李培振,陳躍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1期,126-131,2002年2月。


108.隔震樓面設計研究,翁大根,蔣通,施衛(wèi)星,任曉松,呂西林等,《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1期,92-100,2002年2月。


109.建筑結構抗震變形驗算,呂西林,王亞勇,郭子雄,《建筑科學》18卷1期,11-15,2002年2月。


110.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連接的設計方法,呂西林,李學平,余勇,《同濟大學學報》30卷1期,1-5,2002年2月。


111.方鋼管混凝土柱外置式環(huán)梁節(jié)點的聯(lián)結面抗剪研究,李學平,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30卷1期,11-17,2002年2月。


112.一種耗能剪力墻結構地震反應的簡化計算方法,蔣歡軍,呂西林,《力學季刊》23卷1期,93-98,2002年3月。


113.高層建筑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效果的振動臺試驗對比研究,呂西林,陳躍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2期,42-48,2002年4月。


114.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中的若干問題,呂西林,李學平,《建筑結構學報》23卷2期,13-18,2002年4月。


115.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on the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Xilin Lu, Yueqing Chen, Bo Chen and Peizhen Li, Journal of Asi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Vol. 1, No. 1, 55-64, March 2002.


116.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a combined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Xilin Lu and Qiang Zho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 31, No. 6, 1251-1265, 2002. SCI, EI收錄。


117. 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體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呂西林,李俊蘭,《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3期,42-50,2002年6月。


118.均勻土-樁基-結構相互作用體系的計算分析,陳波(研究生),呂西林,李培振,陳躍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3期,91-99,2002年6月。


119.預應力混凝土中柱節(jié)點在剪力和彎矩作用下的分析研究,楊震(研究生),呂西林,《結構工程師》2002年第2期,16-22,28,2002年9月。


120.組合耗能系統(tǒng)的振動臺試驗與分析,周強,呂西林,《振動工程學報》15卷3期,305-310,2002年9月。


121.滑移摩擦隔震系統(tǒng)在多向地面運動作用下的試驗研究,朱玉華,呂西林,《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5期,77-84,2002年10月。


122.均勻土-箱基-結構相互作用體系的計算分析,李培振(研究生),呂西林,陳波(研究生),陳躍慶(研究生),《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2卷5期,115-121,2002年10月。


123. Numerical analysis of dynamic soil-box-foundation-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Xilin Lu, Peizhen Li, Bo Chen and Yueqing Chen, Journal of Asi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Vol. 1, No. 2, 9-16, November 2002.


124.馬宏旺,呂西林,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幾個問題,《同濟大學學報》30卷12期,1429-1434,2002年12月。


125. Jiang Huanjun and Lu Xilin,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and energy calculation for seismic slit shear wall structure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Vol.1, No.2, 227-236, December 2002.


126.Xiao-Han Wu and Xilin Lu, Tendon model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129, No.1, 96-104, January 2003.


127. Zhen Yang, Y.L. Xu and Xilin Lu, Experimental seismic study of adjacent buildings with fluid damper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129, No.2, 197-205, February 2003.


128.蔣歡軍,呂西林,一種宏觀剪力墻單元模型應用研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1期,38-43,2003年2月。


129.陳躍慶,呂西林,李培振,陳波,結構-地基相互作用體系動力特性參數(shù)的簡化計算方法,《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1期,71-77,2003年1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0.呂西林,李學平,方鋼管混凝土柱外置式環(huán)梁節(jié)點的試驗及設計方法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4卷1期,7-13,2003年2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1.呂西林,張之穎,曹文清,土-結構相互作用體系合成模態(tài)阻尼比的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力學季刊》24卷1期,75-80,2003年3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2.黃勤勇(研究生),呂西林,轉換層上、下剛度比對框支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結構工程師》2003年第1期,17-23,2003年3月。署名單位:同濟大學。


133.朱杰江,呂西林,容柏生,復雜體型高層結構的推覆分析方法和應用,《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2期,26-36,2003年4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4.Xilin Lu, Bo Chen, Peizhen Li and Yueqing Chen, Numerical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s considering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Journal of Asi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Vol. 2, No. 1, 1-8, May 2003. 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5.Y. L. Xu, Z. Yang and Xilin Lu,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adjancent buildings linked by fluid damper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5, No. 5, 513-534, May 2003.SCI、EI收錄。


136.朱玉華,呂西林,施衛(wèi)星,馮德民,鉛心橡膠基礎隔震房屋模型地震反應分析,《振動工程學報》16卷2期,256-260,2003年6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7.馬宏旺,呂西林,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造價與失效概率之間的近似關系研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3期,125-131,2003年6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8. Xilin Lu and Bin Zhao, Recent advances in Structural contro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China mainl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Vol. 2, No. 1, 117-132, June 2003. 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39.陳云濤(研究生),呂西林,聯(lián)肢剪力墻抗震性能研究??試驗和理論分析,《建筑結構學報》24卷4期,25-34,2003年8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40.朱杰江,呂西林,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推覆分析,《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4期,56-63,2003年8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41.朱玉華,呂西林,馮德民,鉛芯橡膠支座性能試驗對比研究,《建筑結構》33卷8期,44-46,2003年8月。署名單位: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142.周定松(研究生),呂西林,王鶯歌,筒體-樁筏-地基土共同作用非線性數(shù)值分析,《同濟大學學報》31卷9期,1019-1023,2003年9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43.朱杰江,呂西林,帶加強層框架?芯筒結構的非線性推覆分析,《上海大學學報》9卷5期,445-450,2003年10月。


144.李俊蘭(研究生),呂西林,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體抗震性能分析,《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5期,102-108,2003年10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45.李俊蘭(研究生),呂西林,鋼筋混凝土筒體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5期,109-116,2003年10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46.陳躍慶,呂西林,侯建國,李大慶,有建筑物存在的軟土地基液化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研究,《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36卷1期,2003年2月,59-63,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EI收錄。


147. Huanjun Jiang, Xilin Lu, A.K.H. Kwan and Y.K. Cheung, Study on a seismic slit shear wall with cyclic experiment and macro-model analysi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6, No. 4, 371-390, October 2003. SCI、EI收錄。


148.朱杰江,呂西林,容柏生,高層混凝土結構重力二階效應的影響分析,《建筑結構學報》24卷6期,38-43,2003年12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49.宣綱、顧祥林、呂西林,強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結構倒塌過程的數(shù)值分析,《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6期,24-30,2003年12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150.馬宏旺、呂西林、陳曉寶,建筑結構不同性能水平失效概率的合理比例關系研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3卷6期,97-102,2003年12月。署名單位:重點實驗室。


另有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論文14篇、國際會議論文45篇、國內(nèi)會議論文47篇,目錄從略。


4、SCI,EI,ISTP收錄的論文目錄


1.Shear Tests on Simulated Connecting Beam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lit Shear Walls, Y.K. Cheung, A.K.H. Kwan and Xilin Lu,《結構與建筑》,英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會刊,第99卷,1993年11月,481-488, EI收錄; SCI收錄。


2.Cyclic behaviour of connecting beam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lit shear walls, A.K.H. Kwan, Y.K. Cheung and X.L. Lu,《結構與建筑》,英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會刊,第104卷,1994年8月,317-324. EI收錄; SCI收錄。


3.Large scale model tes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it shear walls, A. K.H. Kwan, Y.K. Cheung and X. L. Lu, Int. Journal of Structures, Vol.14 No.2,Dec. 1994,63-82,EI收錄.


4.Application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ology to shaking table tests on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Xilin Lu,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he journal of earthquake, wind and ocean engineering, Vol.17, No.7, August, 1995, 505-511, SCI收錄, EI收錄.


5.Seismic Behavior of A New Type of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Shear Wall System, Xilin Lu, Xiaohan Wu and Liang Me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5, No.2, March 1997, 167-175,EI收錄, SCI收錄.


6.KBES for evaluating R.C. framed buildings using fuzzy sets, by Xilin Lu and S.H. Simmond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6, 121-137, 1997.09, EI 收錄.


7.Dynamic analysis on structures base-isolated by ball system with restoring property, Qiang Zhou(研究生), Xilin Lu, etc.,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7, No.8, August 1998, 773-791. EI收錄,SCI收錄.


8.Shaking table testing of a U-shaped plan building model, Xilin Lu, Huiyun Zhang, Wensheng Lu and Zhili Hu,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6 (6), Dec. 1999, 746-759,EI收錄,SCI收錄.


9.Sliding mode control of buildings with base-isolation hybrid protective system, Bin Zhao, Xilin Lu, etc.,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9, No.3, March 2000, 315-326,EI收錄,SCI收錄。


10.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FRT column and steel beam,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9, No.4, April 2000, 365-374,EI收錄,SCI收錄.


11. 三向受壓混凝土的三維本構關系,余勇(研究生),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6卷6期,1998年12月,622-626,EI收錄。


12. 沿豎向耗能剪力墻滯回特性的計算方法,蔣歡軍(研究生),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7卷6期,1999年12月,633-637,EI收錄。


13. Study on a new shear wall system with shaking table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Xilin Lu and Xiaohan W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29, October 2000, 1425-1440,EI收錄,SCI收錄。


14. Nonlinear analysis on concrete-filled rectangular tubular composite columns, Xilin Lu, Yong Yu, et 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10, No.6, December 2000, 577-587,EI收錄,SCI收錄.


15. Strength of slab-column connections under shear and unbalanced moment, by Y.C. Ma and X. L. Lu, Structur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Lee(ed.), 1997 Balkema, Rotterdam, ISBN90 54108983, Proc.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Kerensky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Hong Kong, 3-5 September 1997, 585-592,ISTP收錄.


16. Numerical analysis of slab-column connections under shear and reversed unbalanced moment, by X. L. Lu, Y.C. Ma and Z.L. Hu, Structur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Lee(ed.), 1997 Balkema, Rotterdam, ISBN90 54108983,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Kerensky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Hong Kong, 3-5 Sept. 1997, 593-598,ISTP收錄.


17.Elastic analysis of slitted shear walls, by Kwan,A.K.H;Lu,X.L,& Cheung,Y.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es,Vol.13,No.2,1993,75-92,EI收錄。


18.平面鋼框架彈塑性大變形簡化分析方法,周強,呂西林,同濟大學學報,28卷4期,2000年8月,383-387,EI收錄。


19.工程地震凸集方法的實用化研究,張之穎,張景繪,呂西林,西安交通大學學報,34卷7期,2000年7月,103-106,EI收錄。


20.Discrete-tim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seismically excited building structures, by Xilin Lu and Bin Zh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al Dynamics, Vol.30, No.6, 853?863, June 2001, SCI收錄和EI收錄。


21.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using reaching law method, Bin Zhao, Xilin Lu, M.Z, Wu, Z.X.,Mei,Engineering Mechanics, Vol.8, No.3, March 2001, 67-73,EI收錄。


22.Tests on low-ductility RC frames under high- and low- frequency excitations, Quek Ser-Tong, Bian Chengmei, Lu XiLin, Lu Wensheng, Xiong HaiBe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31, October 2002, 459-474,EI,SCI收錄。


23.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a combined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Xilin Lu and Qiang Zho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Vol. 31, No. 6, 1251-1265, 2002. SCI, EI收錄。


24. Tendon model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Xiao-Han Wu and Xilin Lu,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129, No.1, 96-104, January 2003. SCI, EI收錄。


25. Experimental seismic study of adjacent buildings with fluid dampers,Zhen Yang, Y.L. Xu and Xilin Lu,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129, No.2, 197-205, February 2003.SCI, EI收錄。


26. Site measurement of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nghai Jin Mao Tower, Shi Weixing, Lu Xilin, Shen Jianhao, Advance in Steel Structrues,Vol.II, 783- 789, December 2000, HongKong. ISTP收錄。


27.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for Discrete-time Building Structures Systems, Zhao Bin,Lu Xilin, Advance in Steel Structrues, Vol.II, 1421-1428, December 2000, HongKong. ISTP收錄。


28.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with Macro Model for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Shear Walls, Jiang Huanjiun, Lu Xilin, Advance in Steel Structrues, Vol.II, 1349-1356, December 2000, HongKong. ISTP收錄。


29. Energy Calculation for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Shear Walls, Jiang Huanjiun, Lu Xilin, Advance in Steel Structrues, Vol.II, 1317-1324, December 2000, HongKong. ISTP收錄。


30. Application of a New Dynamic Reduction Procedure to Seismic Analysis of Heig-rise Building, Qian Jiang , Yang Zheng, Lu Xilin, Advance in Steel Structrues, Vol.II, 955-961, December 2000, HongKong. ISTP收錄。


31.Y. L. Xu, Z. Yang and Xilin Lu,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adjancent buildings linked by fluid damper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5, No. 5, 513-534, May 2003.SCI、EI收錄。


32. Huanjun Jiang, Xilin Lu, A.K.H. Kwan and Y.K. Cheung, Study on a seismic slit shear wall with cyclic experiment and macro-model analysi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6, No. 4, 371-390, October 2003. SCI、EI收錄。


個人成就


獲各種獎勵和專利有:1988年9月,獲國家教委及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 教師獎;199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多層砌體房屋抗震性能研究);1991年,獲中國建筑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1993年,獲“全國優(yōu)秀教 師”;1994年,獲國家教委“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資助;1996年,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首批入選者”;199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 三等獎(鋼筋混凝土板柱體系抗震關鍵技術研究);1998年3月,獲國家實用新型發(fā)明專利(一種新型抗震墻);1998年10月,獲上海市“優(yōu)秀學科帶頭 人計劃”基金資助;1999年12月,獲建設部1999年度科技進步2等獎(結構抗震模型試驗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2000年3月,獲國家實用新型發(fā)明 專利(外置式鋼管混凝土柱梁節(jié)點);2000年6月,獲國家實用新型發(fā)明專利(穿筋式鋼管混凝土柱梁節(jié)點);2000年12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上 海臨近地區(qū)地震對重要建筑影響及綜合防御研究);2000年12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高層建筑抗震耗能新體系的研究與應用);2000年12月獲上 海市教學成果三等獎(房屋結構抗震設計理論與應用);2000年11月,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1年7月,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防災 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第四批特聘教授。


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頒獎大會11月4日在北京舉行,長江學者、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呂西林教授憑借其在結構抗震研究領域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wǎng)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wǎn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