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wǎng)
 
詳細內(nèi)容

基本信息


姓    名: 王元豐


出生年月: 1965年11月4日


畢業(yè)院校: 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職    務:


職    稱: 教授


辦公電話: 51685552


通訊地址: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學院


電子郵件: cyfwang@bjtu.edu.cn


個人簡歷


個人詳細信息見主頁: http://wyf.bjtu.edu.cn/


科學網(wǎng)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九三學社中央?yún)⒄h政部副部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公路學會理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第11屆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


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鋼管混凝土徐變理論》、《AFRP約束混凝土柱理論》和《鋼管混凝土徐變》三部學術專著,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檢索40篇。在Nature(IF:38.597)發(fā)表評論文章2篇。擁有1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專利,是5項國家技術標準的編委。


撰寫反映青年知識分子工作與生活的長篇小說三部,其中《心役一心靈的苦役》1995年華夏出版社出版,《而立之年》2001年華藝出版社出版,2014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zhèn)€人詩集《風雨中的號角》。在《人民日報》、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和《環(huán)球時報》等國內(nèi)外媒體發(fā)表評論文章110余篇。


2010年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2009年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2004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02年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2002、2003年分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一九八五年于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結構工程系畢業(yè),獲學士學位,畢業(yè)論文的題目是:斜拉橋式大跨度體育館設計。


同年考入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結構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一九八八年八月獲碩士學位,畢業(yè)論文的題目是:鋼管組合柱剛度折減系數(shù)的研究。


一九八九年三月考取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結構工程系博士生。研究組合結構、邊界元方法。 一九九二年三月完成博士論文:非線性大變形與薄板大撓度彎曲的邊界元法,獲博士學位。


一九九二年四月開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固體力學所做博士后,主要從事復合材料應力波傳播、 復合材料高階非線性理論、直升機復合材料槳葉氣動彈性響應的研究。


一九九三年參加由英國皇家哲學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聯(lián)合舉辦的“Summer School of Philosophy(暑期哲學學院)”,學習現(xiàn)代認識論,得到上述雙方頒發(fā)的具有國際認證的證書。


一九九四年四月至一九九九年三月在北方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橋梁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鋼管混凝土構件動力性能、薄壁鋼構件的動靜力分析、鋼—混凝土組合梁、板殼的動力響應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一九九六年獲得國家教育委員會首批出國留學基金資助,作為高級訪問學者于一九九七年八月至一九九八年二月在美國Duke大學(一九九七年在全美大學排名第三位)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進行訪問與合作研究,與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金屬結構分委會柔性構件委員會主席J. F. Wilson教授、T. A. Laursen教授合作,進行多跨曲線橋在瞬態(tài)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學問題及大變形下摩擦接觸熱動力學問題的有限元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工作受到美國方面合作教授的高度評價,DUKE大學的“國際之家新聞”、“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新聞簡報”分別對他的工作進行了報道。


二OO一年十二月至二OO二年三月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在德國Hannover大學與P. Wriggers教授(國際計算力學雜志主編,國際工程數(shù)值方法雜志副主編)合作從事計算結構動力學方面的研究。


二OO二年七月至二OO二年八月參加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UNDP)在印度尼西亞舉辦的結構可持續(xù)安全設計研討班。


一九九九年一月至二OO四年十二月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副院長,教授、博士導師;


二OO四年十二月至二OO七年一月 北京交通大學學科建設與條件裝備處, 處長,教授、博士導師;


二OO七年一月至現(xiàn)在 北京交通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 處長,高等教育研究所 常務副所長,教授、博士導師。其間:二OO五年七月至二OO六年七月任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助理。


二00九年十二月至今,任九三學社中央?yún)⒄h政部副部長、副巡視員,北京市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jīng)管學院碩士生導師。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被聘任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


歡迎有遠大志向的本科、碩士應屆學生前來深造!


聯(lián) 系 人:解會兵


電 話:15120072902


電子郵件:cyfwang@bjtu.edu.cn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混凝土材料與結構長期性能


1)鋼管及FRP約束混凝土徐變


2) 混凝土材料與結構耐久性能


3)混凝土長期性能對結構動力性能影響


2、混凝土及約束混凝土材料與結構阻尼


1)混凝土的非線性阻尼


2)鋼管及FRP約束混凝土的非線性阻尼


3)非線性阻尼系統(tǒng)的動力響應


3、工程結構抗震及可靠性


1)橋梁抗震


2)長期性能對橋梁動力可靠性影響


3)環(huán)境對橋梁動力性能影響


4、土木工程及交通工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1)建筑節(jié)能及綠色建筑評估和政策法規(guī)研究;


2)基于概率的建筑/橋梁結構全壽命周期環(huán)境影響(LCA)研究;


3)基于概率的建筑/橋梁結構全壽命周期成本(LCC)及能源(LECA)分析;


4)建筑/橋梁/交通基礎設施可持續(xù)性評價。


科研項目


科研工作


主持國家項目12項、部委高水平項目50余項。


自然科學方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FRP約束損傷混凝土非線性材料阻尼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鋼管混凝土應力相關非線性材料阻尼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徐變對鋼管混凝土拱橋抗震性能影響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芳綸復合材料約束高強鋼筋混凝土柱變形性能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優(yōu)秀青年教師基金項目“非線性摩擦——接觸的熱機械相互作用的能量守恒算法”;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全壽命周期數(shù)字化監(jiān)測技術研究”;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既有建筑性能的綜合評定技術研究”;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村鎮(zhèn)區(qū)域防洪技術研究”;


國家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項目“復合材料約束混凝土的徐變性能研究”;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點項目“高性能鋼管混凝土構件徐變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高強鋼管混凝土構件徐變性能的研究”;


國家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項目“多跨曲線梁橋--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


鐵道部科技基金重點項目“新型復合材料在鐵路橋梁加固中的應用”;


鐵道部科技基金項目“鋼管混凝土徐變的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點項目“混凝土橋梁 耐久性與徐變長期性能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點項目“震后橋梁評價及加固技術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點項目“鋼-混凝土組合(箱)梁橋建設成套技術研究”;


交通部西部科技重點項目“波紋鋼腹板橋梁 靜動力性能研究”;


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地鐵車站結構健康監(jiān)測新技術研究及應用”;


交通部西部科技項目“橋梁抗震評價及加固技術研究”;


山東省交通廳項目“芳綸復合材料在公路橋梁加固中的應用”;


內(nèi)蒙古交通廳項目“復合材料 加固公路橋梁綜合性能研究”;


中科院非線形連續(xù)介質(zhì)力學開放實驗室基金項目“非線形摩擦接觸熱--機械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北方交大校基金項目“鋼管混凝土構件應力波的傳播”與“曲線梁橋在車輛荷載下的動力響應”;


管理科學方面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建筑節(jié)能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研究”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城市社區(qū)綠色建筑規(guī)劃建設與社會人文需求關系的評估系統(tǒng)研究”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國內(nèi)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比較研究”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 “既有建筑綜合評定技術研究”;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 “小城鎮(zhèn)交通規(guī)劃及安全管理研究”;


建設部項目 “氣候變化對工程建設標準的影響研究 ”;


建設部項目 “編制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基本術語標準》”;


建設部項目“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標準對國民經(jīng)濟與社會影響研究”;


國家電監(jiān)會項目“電力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資質(zhì)管理體系研究”;


國家電監(jiān)會項目“電工進網(wǎng)作業(yè)許可證及管理的研究”;


國家電監(jiān)會項目“電工進網(wǎng)作業(yè)許可證考試內(nèi)容的研究”;


國家電力公司戰(zhàn)略發(fā)展項目“鐵路改革對電力改革的借鑒與啟示”;


建設部項目“投資評價信息系統(tǒng)可行性研究”;


北京市 軌道建設管理公司項目“建設技術標準對降低地鐵造價的研究”;


北方交通大學?;痦椖俊氨本┙ㄔO國際化大都市的政府宏觀管理問題”;


遼河油田勘探局戰(zhàn)略發(fā)展項目“遼河油田提高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研究”;


柳州地區(qū)交通局戰(zhàn)略發(fā)展項目“柳州地區(qū)交通與物流管理”;


橫向課題“幾類特殊城市城市經(jīng)營與管理研究”;


“工程建設進度控制、投資控制、質(zhì)量控制的關系研究”。


論文及著作


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三部,在國內(nèi)外高水平學術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檢索40篇,在Nature(IF:38.597)上發(fā)表評論文章2篇。撰寫反映青年知識分子工作與生活的長篇小說三部,其中《心役--心靈的苦役》1995年華夏出版社出版,《而立之年》2001年華藝出版社出版,2014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zhèn)€人詩集《風雨中的號角》。在《人民日報》、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和《環(huán)球時報》等國內(nèi)外重要的報刊媒體上發(fā)表評論文章110余篇。


出版專著


王元豐,鋼管混凝土徐變理論,科學出版社,2013


王元豐,AFRP約束混凝土柱性能理論,科學出版社,2011.


王元豐,鋼管混凝土徐變,科學出版社,2006


SCI檢索論文目錄:


41.Yishuo Ma,Yuanfeng Wang.Creep influence on structural dynamic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5,99:1-8.


40.Dianjie Zhang,Yishuo Ma,Yuangfeng Wang.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subjected to long-term loading.Thin-Walled Structures.2015,89:205-211.


39.Huidong Zhang,Yuanfeng Wang,Qinghua Han.Nonlinear Material Loss Factors of Single-Layer Latticed Dom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Doi:10.1061/(ASCE)ST.1943-541X.0001149,04014181.


38.Yao Zhou,Dan Meng,Yuanfeng Wang.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of Hydration and Creep of Early-Age Concrete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Doi:10.1061/(ASCE)MT.1943-5533.0001105.


37.Yuan-Feng Wang,Hui-Bing Xie.Funding: Reassess Chinese research awards.Nature (IF:38.597) 511, 31 (03 July 2014)


36.Xiaoran Li,Yuanfeng Wang,Li Su.Damping Determination of FRP-confin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Computers and Concrete 2014,7


35.Huibing Xie, Yuanfeng Wang, Hanliang Wu, Zheng Li.Condition Assessment of existing RC highway bridges in China based on SIE2011.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Doi:10.1061/(ASCE)BE.1943-5592.0000633


34.Yuan-Feng Wang, Yu-Rong Zhang. Climate change: China must publicize its emissions reports.Nature (IF:38.597),507, 169 (13 March 2014)


33.Yuhua Pan, Yuanfeng Wang.Iterative method for exponential damping identification.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IF:4.46). DOI: 10.1111/mice.12077


32.Yuanfeng Wang, Yuhua Pan, Jie Wen, Li Su. Material damping evaluation of frame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4,18(S3): 53-58


31.Yuanfeng Wang, Yuhua Pan, Jie Wen, Li Su, Shengqi Mei. Influence of some key factors on material damping of steel beam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2014,49(3):285-296


30.Pengfei Li, Yuanfeng Wang, Baodong Liu, Li Su. Damping properties of highway bridges in China.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Doi: 10.1061/(ASCE)BE.1943-5592.0000578


29.Yuanfeng Wang, Xiaoran Li. Non-linear damping of FRP-confined 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3,57:289-295


28.Yuanfeng Wang, Keping Li, Pengfei Zhang, Yurong Zhang,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 in China,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IF:5.627, 5 year IF: 6.577), 2013,08


27.Yurong Zhang, Yuanfeng Wang, Barriers and Policies analysis of China'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Policy (IF:2.743), DOI: 10.1016/j.enpol.2013.06.128


26.Yuhua Pan,Yuanfeng Wang,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exponentially damped linear system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3,332(7):1754-1765


25.Bing Han,Yuan-feng Wang,Qian Wang and Dian-jie Zhang, Creep analysis of CFT columns subjected to eccentric compression loads, Computers an d Concrete, 2013,11(4), 291-304


24.Wang, Y.F., Ma, Y.S., Han, B.and Deng, S.Y., Temperature effect on creep behaviour of CFST arch bridges,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Doi: 10.1061/(ASCE)BE.1943-5592.0000484


23.Ma, Y.S., Wang, Y.F., Creep effects on the reliability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Doi: 10.1061/(ASCE)BE. 1943-5592.0000446


22.Huidong Zhang,Yuanfeng Wang, Energy-based numerical evaluation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rise steel building,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2, 13(6): 501-519


21.Ma YS,Wang YF,Creep of AFRP confin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under low-level stres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2, 15(2): 205-216


20.YiShuo Ma, YuanFeng Wang, Creep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2,53:91-98


19.Minghui Liu, Yuanfeng Wang,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ly Ash Concrete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2, 24(9): 1165-1174


18.Jian Cao, Yuanfeng Wang, Keping Li and Yishuo Ma, Modeling the Diffusion of Chloride Ion in Concrete Using Cellular Automaton,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2,24(6): 783-788


17.Wang YuanFeng, Li KePing; Zhang PengFei, Oscillation in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1,55(5):760-764


16.Hanliang Wu,Yuanfeng Wang and Yishuo Ma,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quare columns confined by aramid FRP jackets. part II: modeling,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1,11(4):325-340


15.Yuanfeng Wang,Yishuo Ma and Hanliang Wu,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quare columns confined by aramid FRP jackets. part I: experimental study,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1,11(6):455-467


14.Wang Yuanfeng, Wu HanLiang,Size Effect of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with Aramid FRP Jacket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1,15(4):535-544


13.Wang Yuanfeng, Ma Yishuo, Creep of FRP-wrapp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or without fly ash under axial load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1, 25(2): 697-704


12.Ma Yishuo,Wang Yuanfeng, Creep effects on dyna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2011, 37(3): 55-65


11.Zhang Dianjie, Wang Yuanfeng Ma Yishuo,Compressive behaviour of FRP-confined square concrete columns after creep,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 32(8): 1957-1963


10.Wang Yuanfeng, Wu Han-Li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quare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with AFRP Sheet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0, 14(3): 346-351


9.Wang Yuanfeng, Wu Han-L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with AFRP sheet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0,10(6): 501- 516


8.Wang Yuanfeng,Zhang Dianjie,Creep effect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rete confined by FRP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9, 135(11): 1315-1322


7.Wu Hanliang, Wang Yuanfeng ,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on High-Strength Concrete Circular Columns Confined by Aramid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Sheet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09, 13(2): 125-134


6.Wu Hanliang, Wang Yuanfeng, A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concrete cylinder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erra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 2(1): 1943-1955


5.Wang Yuanfeng, Han Bing, Du Jinsheng, Liu Kewei, Creep Analysi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7, 27(6):1-12


4.Han Bing, Wang Yuanfeng, Age-adjusted Effective Modulus Method for Creep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6, 302, 1331-1337


3.Han Bing, Wang Yuanfeng, Long Term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Eccentrically Compress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Member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6,302, 693-699


2.Pu Junping, Wang Yuanfeng, Contact Position Controlling for Two-Dimensional Motion Bodies by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Journal of Mineral metalluery and Materials, 2002,(9):138-144


1.Wilson J. F., Wang Y. F., Response of Near-Optimal Continuous, Horizontally Curved Beams to Transit Load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9,222(4), 565-578


EI檢索論文及其它:


46, 潘玉華,王元豐,復阻尼結構動力方程的高斯精細時程積分法(EI檢索),工程力學, 2012 Vol. 29 (2): 16-20


45, 潘玉華,王元豐, 結構動力方程的高斯精細時程積分法(EI檢索),計算力學學報, 2011,(4): 517-522,529


44, 王元豐; 鐘銘; 潘玉華, 鋼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勞損傷后的阻尼性能試驗(EI檢索),中國公路學報, 2011,24(5): 32-39


43, 韓冰, 鐘銘, 王元豐, 鋼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勞損傷后的靜力性能試驗(EI檢索), 中國公路學報, 2011,24(2): 62-69


42, Xie Huibing, Wang Yuanfeng, Liu Minghui,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Reliability of Bridge Superstructure(EI, ISTP檢索),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June,2011, 1549-1555


41, 劉明輝, 王元豐, 干燥養(yǎng)護下粉煤灰混凝土彈性模量隨齡期發(fā)展研究(EI檢索),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1,37(sup.1): 103-107


40, 劉明輝, 王元豐, 韓冰, Five-phase sphere model for elastic modulu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with age (EI檢索),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1,43(sup.2):282-285


39, 李笑然, 王元豐, 鐘銘, 吳寒亮, 基于Opensees的鋼筋混凝土橋墩抗震性能分析(EI檢索),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2011,39(8):49-52


38, 劉明輝, 王元豐, 凍融循環(huán)下粉煤灰混凝土彈性模量損傷預測模型(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11,44(sup.): 66-70


37, 曹健, 王元豐, 硫酸鹽侵蝕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徐變分析(EI檢索), 建筑材料學報, 2011,14(4): 459-464


36, 王全錄, 劉保東, 楊成棟, 馮麗, 王元豐, 回填施工對覆土波紋鋼板拱橋受力性能的影響 (EI檢索),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1,11(3) :22-28


35, 張電杰,王元豐,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短柱徐變模型研究(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10,43(Z):1-6


34, 潘玉華,王元豐, 含復阻尼振動系統(tǒng)的逐步積分法穩(wěn)定性研究(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10, 43: 502-507


33, 張輝東 王元豐, 復阻尼模型結構地震時程響應研究(EI檢索), 工程力學, 2010,27 (1): 109-115


32, 張輝東, 周穎,王元豐, 基于復阻尼理論的流固耦合地震時程響應研究(EI檢索), 振動與沖擊, 2010, 29(6); 194-198


31, 張輝東,王元豐, 一種精確的結構損傷程度估計方法(EI檢索),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10, 34(3): 584-586


30, 王元豐 ,文捷,潘玉華, 鋼管混凝土軸壓構件耗能計算及單位體積耗能公式建立(EI檢索), 振動與沖擊, 2010, 29(4): 12-16


29, 王元豐,韓冰, 極端氣候條件對橋梁安全性影響分析(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09,42(3):76-80.


28, 王元豐, 李鵬, 材料阻尼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動力響應影響分析(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08, 41(11):39-43


27, 文捷 ,王元豐, 素混凝土軸壓構件單位體積材料耗能公式建立(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08, 41(2):77-80


26, 田坤, 李鵬,王元豐, 結構等效復阻尼模型對鋼梁及鋼框架結構動力響應影響分析(EI檢索), 振動與沖擊, 2008, 27(7):118-121


25, 文捷, 王元豐, 素混凝土軸壓構件單位體積材料耗能公式建立,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2008,32(1):79-32


24, ZHANG Hui-Dong, WANG Yuan-Feng, Seismic time history and nonlinear


analysis of large-scale power house structure(ISTP檢索),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Beijing, 2008,14-0005


23, Wang Yuanfeng, Hanbing,Zhang Dianjie, Advances in Creep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Members and Structures(ISTP檢索), ConCREEP 8,


Pub.by Taylor & Francis Group, Japan, 2008,595-600


22, 韓冰,王元豐,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承載力徐變影響系數(shù)回歸分析(EI檢索),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07, 39(Z2): 506-509


21, 文捷, 王元豐, 鋼筋混凝土軸壓構件材料阻尼計算及應用公式(EI檢索), 振動與沖擊, 2007,26(6):14-16


20, 李鵬, 王元豐, 黏性阻尼與復阻尼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響應影響的分析(EI檢索),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7,27(3):54-57


19, 張輝東, 王日宣,王元豐, 大型水電站廠房結構地震時程響應非線性數(shù)值模擬(EI檢索),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07, 26(4): 96-102


18, 周耀, 王元豐, 考慮徐變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動力分析(2006全國土木、水利學科博士論壇優(yōu)秀論文)(EI檢索),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06, 46(z1),82-87


17, Wang Yuanfeng, Lei Yang, Han Bing, Creep Analysis of Axially


Comp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EI檢索),


Proceedings of 8th ASCCS, Harbin, 2006, 196-201


16, WangYuanfeng, Wen Jie, Advances in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EI檢索), Proceedings of 8th ASCCS,


Harbin, 2006, 748-753


15, 余流, 王鐵成,王元豐, 抗震設計中鋼筋混凝土柱纖維布加固量的分析(EI檢索), 天津大學學報, 2005, 38(9): 806-810


14, 王元豐, 儲德文, 精細時程積分法在地震響應分析中的應用(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2004,37(1):20:23


13, 郭薇薇,王元豐,韓冰, 鋼管混凝土大偏心受壓構件的徐變分析(EI檢索), 工程力學, 2003,20(1):90-95


12, 王元豐, 儲德文, 結構動力方程的精細與差分耦合時程積分法(EI檢索), 固體力學學報, 2003,24(4):469-474


11, 儲德文,王元豐, 結構動力方程的振型分解精細積分法(EI檢索), 鐵道學報, 2003,25(6):89-92


10, WANG YUANFENG,HAN BING,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TATION(EI檢索),


ICTTS’2002 Published by ASCE, 2002.941-946


9, 儲德文, 王元豐, 精細直接積分積分方法選擇(EI檢索), 工程力學, 2002,19(6):115-119


8, 蒲軍平, 劉巖,王元豐, 趙成剛, 基于精細時程積分的的結構動力響應降維分析(EI檢索), 清華大學學報, 2002,12(42): 1681-1683


7, 王元豐, 蒲軍平,姚振漢, 子域邊界元法分析摩擦接觸閉合裂紋問題(EI檢索), 固體力學學報, 2002,23:114-148


6, 王元豐, 儲德文, 結構動力方程的精細與差分耦合時程積分法(EI檢索), 固體力學學報, 2002,24(4):469-474


5, 韓冰,王元豐, 鋼管混凝土小偏心受壓構件的徐變分析(EI檢索), 工程力學, 2001,18(6):110-116,133


4, 王元豐,韓冰,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的徐變分析(EI檢索), 中國公路學報, 2000,13(2):57-60


3, 王元豐,許士杰, 橋梁在車輛作用下空間動力響應的研究(EI檢索), 中國公路學報, 2000,13(4):37-41


2, 王元豐, J F WILSON, 多跨連續(xù)曲線梁在移動荷載下的動力響應(EI檢索), 土木工程學報, 1999,32(4):33-36


1, 韓冰, 王元豐,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短柱的徐變分析(EI檢索), 鐵道學報, 1999,21(6):87-90


報刊媒體文章


116,如何看待美國經(jīng)濟失速,《環(huán)球時報》,2015-05-21


115,在大學營造創(chuàng)客文化,《環(huán)球時報》,2015-05-07


114,中國依法治教要有新局面,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5-05-06


113,制度化是民主黨派參與協(xié)商民主的重點,《光明日報》約稿文章,2015-05-04


112,美國不要再“搞砸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5-04-27


111,世界秩序失調(diào)的根本原因,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5-04-02


110,“優(yōu)化科技資源配置”是“提高創(chuàng)新效率”的關鍵,求是網(wǎng)訪談,2015-03-13


109,柴靜寫出了中國的《寂靜的春天》嗎?,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5-03-09


108,學界應抵制“垃圾國際會議”,《環(huán)球時報》,2015-03-04


107,應設新的達沃斯論壇——“世界創(chuàng)新論壇”,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5-02-23


106,科技項目:政府不再直管,更需做好監(jiān)管,《光明日報》,2015-02-02


105,世界經(jīng)濟今年還飄著烏云,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5-01-12


104,應充分總結“APEC藍天”的經(jīng)驗,《中國發(fā)展觀察》,2014-12-25


103,如何破解產(chǎn)學“兩張皮”,《光明日報》,2014-12-23


102,中國科研的“軟問題”,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2014-12-12


101,上大學不只是為了找工作,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11-06


100,民主開始變質(zhì)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10-29


99,安倍經(jīng)濟學”注定不會成功,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10-14


98,為什么要關注西方貧富差距問題?,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9-08


97,西方貧富差距為何過大?,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8-25


96,如何看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國發(fā)展觀察》,2014-08-16


95,將村鎮(zhèn)建筑抗震納入國家管理,《環(huán)球時報》,2014-08-06


94,約稿文章:參政議政工作呼喚“四有”,《人民日報》,2014-08-06


93,“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該歇歇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6-23


92,“美國夢”真的破碎了嗎?,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6-10


91,中國人的普京情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5-24


90,環(huán)保投入難題亟待破解,《環(huán)球時報》,2014-05-14


89,美國教育是不是陷入危機?,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4-09


88,中國治霧霾不用30年,比西方快,《環(huán)球時報》,2014-04-09


87,中國須加強應對嚴重霧霾,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3-14


86,生態(tài)文明建設,地方不能缺位,《人民日報》,2014-02-12


85,中國MBA要提高含金量,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2-10


84,中國該怎樣避免與日本的戰(zhàn)爭,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1-29


83,大學應為職業(yè)教育放下身段,《環(huán)球時報》,2014-01-20


82,2014年世界經(jīng)濟將走出危機嗎?,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1-17


81,重大交通事故銳減,好趨勢須保持 ,《環(huán)球時報》,2014-01-06


80,中國是當下最富改革活力的國家,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01-06


79,中國須下大決心治理霧霾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12-23


78,嫦娥登月,中國的特殊大國使命,《環(huán)球時報》,2013-12-16


77,中國的科研是好還是差?,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12-02


76,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壯士斷腕,《人民日報》,2013-11-13


75,英國經(jīng)濟向好值得深思,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10-24


74,政府“關門”與民主弊端新特征,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10-14


73,中國必須做好需求管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09-26


72,治理環(huán)境污染要給政府“加壓”,《人民日報》, 2013-08-28


71,防高溫,更要防氣候變化 ,《環(huán)球時報》,2013-08-09


70, 反思中國的財政性科技經(jīng)費,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07-22


69,“中國夢”要 面向全球規(guī)劃,《環(huán)球時報》,2013-07-16


68,對“中國夢”要有深的認識,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07-05


67,經(jīng)濟高增長不是社會常態(tài),《環(huán)球時報》,2013-06-26


世界對于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迷思,《中國發(fā)展觀察》,2013-07-08


66,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教育不能缺位,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06-22


65,不要低估中國的創(chuàng)新潛能,《環(huán)球時報》,2013-06-06


64,要讓企業(yè)家對環(huán)保真“上心”,《人民日報》,2013-06-05


63,宗教治不了中國人的道德病,《環(huán)球時報》, 2013-04-28


62,博導招不上學生,凸顯教育困境,《環(huán)球時報》,2013-04-16


61,給中國霧霾事件起名,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04-11


60,霧霾雖過災后評估別停,《環(huán)球時報》,2013-02-06


59,中國人對空氣污染的關注仍太小,《環(huán)球時報》,2013-01-31


58,2013年的世界將會怎樣,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3-01-21


57,減少城市內(nèi)澇需修訂標,準規(guī)范,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12-10-01


56,中國要走穩(wěn)和平發(fā)展之路,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9-27


55,倫敦奧運后中國人當更自信,《中國發(fā)展觀察》,2012-09-10


54,北京暴雨當澆醒對氣候變化的漠視,中央黨?!秾W習時報》,2012-09-03


53,陷入困境的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8-23


52,中國學界仍“不忍”嚴懲剽竊,《環(huán)球時報》, 2012-08-14


51,若機器替人類工作,怎么辦,《環(huán)球時報》, 2012-07-23


50,中國價值觀的優(yōu)勢,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6-22


49,中國工業(yè)化十年后將完成,《環(huán)球時報》, 2012-06-19


48,技術進步不會引發(fā)教育革命,《環(huán)球時報》, 2012-05-28


47,節(jié)能減排要充分發(fā)揮多種政策的作用,《人民日報》, 2012-05-17


46,發(fā)展中美關系需要遠見卓識,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5-02


45,資本主義需要重塑其社會價值,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4-09


44,世界經(jīng)濟復蘇光期盼是來不了的,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4-07


43,世界經(jīng)濟不會永遠增長,這是基本事實,《環(huán)球時報》,2012-04-06


42,“兩會”工作還可再創(chuàng)新,《環(huán)球時報》,2012-03-15


41,21世紀,呼喚世界級領袖,《環(huán)球時報》, 2012-02-07


40,世界性貧富懸殊難以減緩,《環(huán)球時報》,2012-01-18


39,新的一年,全球治理難以令人期待,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2-01-18


38,透視“占領華爾街”運動背后的結癥,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2011-10-28


37,中國應有世界級科學獎,《環(huán)球時報》,2011-10-21


36,應高度關注中小學生健康問題,《中國發(fā)展觀察》, 2011-09-29


35, 世界怎樣才能通過合作走出困境,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2011-09-19


34, 正確認識企業(yè)在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中央黨?!秾W習時報》, 2011-09-19


33,“中國精神”是“中國模式”的前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2011-09-19


32, Western countries should rethink consumerism,《Global Times》, 2011-09-02


31, 西方應深刻反省享樂文化,《環(huán)球時報》, 2011-08-31


30, 西方社會應進行哲學高度的反思,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2011-08-18


29, 中國科技應為世界發(fā)展貢獻更大力量,《科學時報》, 2011-06-14


28, 依法治教任重而道遠,《科學時報》,2011-06-14


27, 像辦孔子學院那樣促科技合作,《環(huán)球時報》, 2011-05-20


26, 王元豐, 單靠科技實現(xiàn)不了可持續(xù)發(fā)展, 《環(huán)球時報》, 2011-05-06


25, 王元豐, 謹防教育改革“空心化”, 《科學時報》, 2011-05-06


24, 王元豐, 頻發(fā)災害為應對氣候變化敲響警鐘, 《科學時報》, 2011-04-28


23, 王元豐,對中國科研應該有信心, 《環(huán)球時報》, 2011-04-08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04-14;《科技導報》2011年28卷13期 轉載)


22, 王元豐,中國發(fā)展面臨土水氣三條“紅線”, 《科學時報》, 2011-03-30


21, 王元豐,“十一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執(zhí)行情況值得深入總結 , 《科學時報》, 2011-1-27


20, 王元豐,對我國博士生教育和科研發(fā)展的思考 , 《學習時報》, 2011-1-11


19, 王元豐,中小學生課業(yè)壓力過大是迫切需要清除的頑疾 , 《科學時報》, 2010-11-16


18, 王元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幾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


《科學時報》, 2010-10-26


17, 王元豐,關注人類的發(fā)展問題應成為教育的長遠方向, 《科學時報》, 2010-9-13


16, 王元豐,科學發(fā)展挑戰(zhàn)人類科研能力 , 《科學時報》, 2010-9-3


15, 王元豐,管理體制才是教育改革的重點 , 《科學時報》, 2010-8-25


14, 王元豐,建設綠色北京大力發(fā)展綠色建筑 , 《北京觀察》, 2010-5


13, 王元豐,新法實施影響深遠 , 《中國能源報》, 2010-3-29


12, 王元豐,建筑業(yè)應對氣候變化任重而道遠 ,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2010-2-8


11, 王元豐,北京應全面應對氣候變化 , 《北京觀察》, 2009-08


10, 王元豐,應對氣候變化開展綠色出行 , 《北京觀察》, 2009-07


9, 王元豐,明確目標 改革創(chuàng)新 整合資源——關于制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的建議 ,


《光明日報》, 2004-4-23


8, 王元豐,信息時代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中國教育報》, 2001-02


7, 王元豐,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幾個關鍵問題, 《創(chuàng)新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0-04


6, 王元豐,交通工程的內(nèi)稟性研究, 《鐵道學報》, 2001-06


5, 王元豐,工程歷史、工程事故與工程教育, 《混凝土結構教學研究與探討》


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0-05


4, 王元豐,土木工程大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教育, 《鐵路高教研究》, 1999-02


3, Wang Yuanfeng, Culture connotation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1st century education in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ublish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Press, 1999-05


2, 王元豐,計算機、因特網(wǎng)的現(xiàn)代性, 《自然辯證法研究》, 1999-02


1, 王元豐,開展科技、工程的文化內(nèi)涵教育, 《光明日報》, 1998-08-12


媒體訪談


6、《大學生》雜志刊登反映王元豐教授課題組研究生選題與科研工作過程的文章——“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691822.html


5、《大學生》雜志刊登反映王元豐教授課題組培養(yǎng)研究生和促進科研工作的文章——“催人進步的每周報告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614642.html


4、《人民日報》2012年8月17日的文章“為城市內(nèi)澇構筑法律防線”對王元豐老師進行采訪。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0817/c40531-18763767.html


3、北京市政協(xié)《北京觀察》雜志2012年第4期對王元豐進行專訪:“王元豐 融合科學、文學和政治的生活”


http://210.73.78.72/bjgc/bjgcnew/nr/201204/20120422.html


2、2011年4月27日,做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議政論壇談北京綠色建筑發(fā)展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81&start=20110427093000


1、2010年04月07日,作為專家參加上海第一財經(jīng)頻道-寧夏衛(wèi)視《頭腦風暴》節(jié)目——“低碳經(jīng)濟時代離我們有多遠”。與王石、施振榮等低碳領域的企業(yè)家、專家,討論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問題。


http://www.brsbox.com/filebox/down/fc/5d3b981d7a62fd6bdc3dc4ca435c1752


文學與哲學工作簡介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攻讀學士學位期間,參加了為期一年的《鴨綠江》函授創(chuàng)作中心學習,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并以散文《呼蘭河,家鄉(xiāng)的河》獲學校國慶征文二等獎。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二年攻讀碩士、博士期間,先后在《中國青年報》、《新青年》等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十余篇。其中發(fā)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困惑的研究生”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青春年華”節(jié)目全文播出。九二年以“博士夢”一文獲首屆全國“我的人生”征文榮譽獎。


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及在北方交通大學工作期間,在《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中國青年研究》、《中國教育報》、《中國博士后》、《大學生》、《海外文摘》、《未來作家》等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十余篇。其中有關中國博士后制度的文章被《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采用,而在《海外文摘》上的文章被《青年文摘》轉載。 一九九三年參加由英國皇家哲學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聯(lián)合舉辦的“Summer School of Philosophy(暑期哲學學院)”,并以英語撰寫的哲學論文獲優(yōu)異成績,得到上述雙方頒發(fā)的證書。并在《科學技術與辨證法》等雜志上發(fā)表哲學論文數(shù)篇。


一九九五年在北方交通大學工作期間發(fā)表第一本小說《心役》(華夏出版社)。這本小說是我國第一本由自然科學博士后撰寫的反映博士后工作、生活、思考的小說。 二〇〇一 年發(fā)表第二本反映高等學校教師工作生活的小說《而立之年》(華藝出版社)。第三本小說《欲望與懺悔》,正在聯(lián)系出版。這些工作引起了《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研究》、《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界的關注,中國中央電視臺青年節(jié)目“十二演播室”在一九九六年年底,就科學、文學等問題對他進行了專題采訪。


一九九六年與中國中央電視臺共同策劃,并作為特約嘉賓主持了兩期紀念茅以升先生百年誕辰的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橋梁之旅”。


指導研究生情況


截止到2013年9月,共指導博士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余人。


指導博士后3人


博士生26人


碩士研究生60名


工程碩士4人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碩士9人


工商管理碩士(MBA) 14人


畢業(yè)研究生的就業(yè)單位主要有高校包括北交大和北航,科研類包括研究所、攻讀博士后等,事業(yè)單位大多是住建部、建筑科學研究院、公路科學研究院、銀行等,其他還包括出國留學交流等。


近三年畢業(yè)研究生就業(yè)單位為: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2人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 1人


中航建筑設計院 1人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 1人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1人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科技科技促進中心 1人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讀博士后 1人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1人


中海地產(chǎn) 1人


中國五洲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1人


中國建設銀行 1人


中交地產(chǎn) 1人


中建國際設計院 1人


中信地產(chǎn) 1人


以上畢業(yè)生在京的全部解決北京戶口


獲得榮譽


所 獲 獎 勵


2010年獲得華夏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2009年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


2006年獲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工商聯(liá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6年被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授予突出貢獻獎


2005年在九三學社建設60周年表彰活動中,被九三學社中央評為優(yōu)秀社員


2004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


2002年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


2003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六)


2002年分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一)


2001年被九三學社北京市委評為優(yōu)秀社員


2000年獲北京交通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獲北 京交通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國家《城市軌道交通結構抗震規(guī)范》、《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等4項國家規(guī)范的編委,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項和實用新型專利1項。


團體兼職


社會兼職


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


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


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主任


九三學社中央?yún)⒄h政中心特約研究員


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與中國政府南南合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學術兼職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


國際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會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質(zhì)量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與結構分會理事


中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理事


北京市振動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數(shù)量經(jīng)濟學會企業(yè)專門委員會副理事長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wǎng)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wǎn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