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yè)情況 » 正文

中鐵總十二五或需3.3萬億:中途才發(fā)現(xiàn)投資不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1-2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財經國家新聞網
核心提示:2015年底,營業(yè)里程12萬公里,這一十二五鐵路規(guī)劃的既定目標面臨考驗。   十二五鐵路規(guī)劃中期評估結果顯示,投產里程滯后于預期目標。

2015年底,營業(yè)里程12萬公里,這一“十二五”鐵路規(guī)劃的既定目標面臨考驗。

  “十二五”鐵路規(guī)劃中期評估結果顯示,投產里程滯后于預期目標。

  目前全國雖有上百個鐵路項目處在建設當中,但據(jù)知情人士透露,作為主要的投資主體,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正受到資金投入不足、新開工項目不足等問題困擾。

  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或將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一環(huán)。

  “十二五”目標難實現(xiàn)

  據(jù)了解,2013年,受中鐵總等單位委托,鐵道部經濟規(guī)劃研究院曾對“十二五”規(guī)劃進行了中期評估。

  按照規(guī)劃,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要達到12萬公里左右,復線率和電化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為了實現(xiàn)規(guī)劃目標,“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將安排固定資產投資2.8萬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3萬億元。

  評估課題組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從2011-2013年6月底,復線率和電氣化率指標已超額完成,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略高于1.4萬億元,但最重要的投產里程指標卻滯后于預期的目標,且新開工項目不足,沒有達到預期數(shù)量。

  “這意味著,想完成原來的工作量,就得增加投資;按原來的投資,肯定完不成原來的工作量。”知情人士說。

  一位中國鐵建人士認為,即便有足夠投資,2015年底也難以實現(xiàn)12萬公里的目標。因為按照目前幾家鐵路承建企業(yè)的生產能力,一年新線能投產6000公里左右就很不錯了。而且一條鐵路正常建設工期需要4年以上時間,不可能再靠壓縮工期在短時間內建成更多鐵路。

  根據(jù)近幾年鐵路年度工作會議披露的新線投產數(shù)據(jù)累加,中國鐵路營業(yè)里程已接近10.4萬公里,要想實現(xiàn)12萬公里的目標,接下來的2014年、2015年新線投產里程要達到1.6萬公里,平均每年8000公里。

  而在2014年1月9日,中鐵總年度工作會議披露,預計2014年鐵路投產新線里程為6600公里以上,這與8000公里還存在一定差距。

  追資至3.3萬億元?

  行至中途,才發(fā)現(xiàn)投資額不足?

  知情人士解釋,2010年開始做“十二五”規(guī)劃時,一些鐵路項目尚處于預可研階段,有些項目甚至預可研都還沒有做,投資額只能靠估算。隨著設計深入和工程開始施工建設,才逐步摸清實際投資額,發(fā)現(xiàn)需要調整增加概算。此外,征地拆遷等費用上漲,也是投資不足的原因。

  據(jù)統(tǒng)計,征地拆遷費用上漲占全部工程造價上漲的40%。前述中國鐵建人士認為,近年來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也導致鐵路工程造價上漲。

  中期評估報告建議,“十二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需增至3.3萬億元,才能在2010年底9.1萬公里的基礎上新建成2.9萬公里,完成2015年目標。

  資料顯示,“十二五”前3年,全國鐵路已安排固定資產投資1.88萬億元,距離3.3萬億元尚差近1.42萬億元,接下來的兩年,平均每年需投資近7100億元。

  而在中鐵總年度工作會議上,中鐵總總經理盛光祖介紹,2014年國家鐵路安排固定資產投資額為6300億元。

  知情人士介紹,這其中的資金缺口,需要通過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來解決——在2014年安排的6300億元投資當中,并沒有包含社會資本。

  該人士透露,國家發(fā)改委已預測,2014年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的金額將達400億元,高于往年,主要是神華、新疆廣匯等企業(yè)的投資。2015年是否能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則要看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力度如何。

  “假如地方政府能再拿出一些資金,2014年全國鐵路建設總投資有可能超過7000億元。”該人士說,在編制“十二五”規(guī)劃的時候,城際鐵路等地方鐵路也在規(guī)劃其中。

  鐵路政企分開改革之后,已明確這些鐵路由地方主導建設,現(xiàn)在很多地方政府也有建鐵路的積極性,“不過他們缺乏資金,近幾年內,地方政府投資鐵路的力度仍不會太大”。

  投融資體制改革出路

  事實上,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就有“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表述。“十二五”前半期的建設投資情況,更增加了推進的迫切性。

  2013年8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下稱“33號文”)。中鐵總評價稱,“這是繼1975年中央下發(fā)《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后,黨和國家又一次專門對鐵路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鐵路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

  國家發(fā)改委基礎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國家發(fā)改委等部委正在抓緊制定落實33號文的各項措施,預計各部委會分別出臺實施細則。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榮朝和認為,鐵道部于2013年3月撤銷以后,中鐵總已開始以企業(yè)身份行事,在企業(yè)經營等領域有若干向好跡象,但至少在鐵路建設領域仍未能走出困境。

  目前,鐵路建設一方面還承擔穩(wěn)增長促內需的使命,國家要保持甚至擴大“十二五”期間的鐵路建設投資,但此前鐵路建設超常規(guī)發(fā)展,導致中鐵總的總負債超過3萬億元,需要靠財政救助才能維系償債和現(xiàn)金流鏈條。

  據(jù)榮朝和觀察,已經采取的投融資改革措施包括:將區(qū)域性城際鐵路的建設任務轉交地方政府,以減輕中鐵總負擔。中鐵總繼續(xù)承擔的鐵路建設任務,則要求更多由中央財政直接出錢投資,包括協(xié)調交通運輸部,拿出部分稅務部門征收的車輛購置稅,用于鐵路建設。進一步措施還將包括:為減少虧損而調高鐵路運價,希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設立鐵路發(fā)展基金和允許綜合開發(fā)鐵路用地等。

  “這些措施的綜合作用有多大,還要看市場、社會及輿論可接受的空間有多大,要看鐵路轉變經營思路與模式、打破壟斷促進競爭的進程有多快。”榮朝和說,33號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措施是:允許鐵路用地通過綜合開發(fā)升值。而土地開發(fā)本身不但需要新的投資,成功開發(fā)還需要必不可少的能力與經驗,所以預計將是一個中期的過程。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