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10時18分,湖北恩黔高速公路線上龍橋特大橋施工人員將最后一段合龍段鋼管嵌入離谷底260米高的合龍段,按照規(guī)范成功將合龍段固結,國家重點工程、連接鄂西武陵山區(qū)和重慶、湖南的重要交通紐帶恩(施)來(鳳)—恩(施)黔(江)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龍橋特大橋順利實現(xiàn)高精度合龍,全線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在龍橋灣大峽谷兩岸施工現(xiàn)場,兩岸各有一座近百米高的纜索塔吊,無數(shù)鋼索在空中交錯。這氣勢恢宏的兩座纜索塔吊是專門為吊裝橋梁而設計、建造的,光它上面的鋼索加起來就有17000米。拱肋節(jié)段安裝采用無支架纜索吊裝、兩岸對稱懸拼,總計63個吊裝節(jié)段。每節(jié)段長13.3~16.5米不等,節(jié)段重達73噸,吊裝總重2600噸。吊裝拼接上去后,鋼管中要再灌滿混凝土。
龍橋特大橋為主跨268米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桁架拱橋,橋長504米,是湖北恩黔高速公路線上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關鍵性控制性工程和亮點。橋址區(q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為深切v型沖溝、陡崖,寬約280米,最大高差213米,地形十分復雜,交通和用水極為不便。兩側拱座基坑土石方開挖施工共計6萬多方,屬于深、大基坑爆破開挖。兩側拱座地形陡峻,最高落差達80米以上,形成高陡臨空面及危巖體,巖石較破碎,施工場地狹小,施工技術難度大,在200多米深的峽谷高空架設鋼管拱,技術難度、安全風險都極大,是恩來恩黔高速公路全線任務最艱巨、環(huán)境最艱苦、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也是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
龍橋特大橋施工場地十分狹小,地形十分復雜,在200多米深的峽谷高空架設鋼管拱,技術難度、安全風險仍然很大。由于考慮到鋼管熱脹冷縮,15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是合龍的最佳時間,因此合龍段吊裝焊接在16日深夜就開始了。在施工中,項目部采用向下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高差達90米,創(chuàng)造了當前國內(nèi)同類型橋梁混凝土灌注的新紀錄。每10米就對泵管進行彎道處理,讓混凝土減速,避免混凝土在管內(nèi)堵塞。
經(jīng)檢測,完成施工的合龍拱段軸線偏差僅6毫米,高程偏差僅8毫米,大大低于國家標準。鋼管拱合龍后,項目部將在鋼拱中注入混凝土,增加橋梁的承載力。
目前,這一技術在國內(nèi)同類型橋梁施工中尚屬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