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江蘇省交通廳在南京主持召開了由江蘇博特公司和江蘇省蘇通大橋建設指揮部、東南大學和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蘇通大橋高性能混凝土服役性能及其提升技術的研究》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這一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孫偉教授和我公司繆昌文董事長共同主持完成,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蘇通大橋工程是國內(nèi)乃至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跡,創(chuàng)下了多項世界第一,其主橋跨徑達1088m,居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4m,居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長度580m,居世界第一;群樁基礎平面尺寸113.75m×48.1m,居世界第一。南北引橋采用30m、50m、7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專用航道橋采用268m超長T型鋼構梁;大橋通航凈空高度為62m,比國內(nèi)通航凈空最高的大橋高出10m,可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貨輪通過。蘇通大橋地處長江下游的出??冢且蛔卮髽蛄?。
盡管在此之前,有江陰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潤揚長江大橋等橋梁工程的建設經(jīng)驗和混凝土技術的相關研究成果可以借鑒,但不同的橋梁結構、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對橋用混凝土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該橋在結構上具有四個第一的顯著特點,提高了建橋的難度,已有的研究成果已不能適應該橋建設的需求。提高和保證服役壽命達到100 年、科學與正確進行評價與預測、提高工程服役壽命和節(jié)能減排,已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此,蘇通大橋建設指揮部、東南大學、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lián)合成立了相關課題組對蘇通大橋高性能混凝土服役性能及其提升技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研究。依托蘇通大橋工程,對橋用高性能混凝土優(yōu)化制備技術、橋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損傷劣化機理、模擬工程實際情況、在環(huán)境因素和荷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服役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術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取得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不僅圓滿解決了工程實際問題,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工程質(zhì)量的提升,而且還在一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經(jīng)過專家鑒定,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300米高度鋼纖維混凝土制備與泵送技術、多重因素耦合作用下橋用混凝土的壽命預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具有廣泛推廣應用前景。
蘇通大橋工程是國內(nèi)乃至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跡,創(chuàng)下了多項世界第一,其主橋跨徑達1088m,居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4m,居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長度580m,居世界第一;群樁基礎平面尺寸113.75m×48.1m,居世界第一。南北引橋采用30m、50m、7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專用航道橋采用268m超長T型鋼構梁;大橋通航凈空高度為62m,比國內(nèi)通航凈空最高的大橋高出10m,可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貨輪通過。蘇通大橋地處長江下游的出??冢且蛔卮髽蛄?。
盡管在此之前,有江陰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潤揚長江大橋等橋梁工程的建設經(jīng)驗和混凝土技術的相關研究成果可以借鑒,但不同的橋梁結構、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對橋用混凝土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該橋在結構上具有四個第一的顯著特點,提高了建橋的難度,已有的研究成果已不能適應該橋建設的需求。提高和保證服役壽命達到100 年、科學與正確進行評價與預測、提高工程服役壽命和節(jié)能減排,已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此,蘇通大橋建設指揮部、東南大學、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lián)合成立了相關課題組對蘇通大橋高性能混凝土服役性能及其提升技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研究。依托蘇通大橋工程,對橋用高性能混凝土優(yōu)化制備技術、橋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損傷劣化機理、模擬工程實際情況、在環(huán)境因素和荷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服役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術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取得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不僅圓滿解決了工程實際問題,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工程質(zhì)量的提升,而且還在一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經(jīng)過專家鑒定,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300米高度鋼纖維混凝土制備與泵送技術、多重因素耦合作用下橋用混凝土的壽命預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具有廣泛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