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豫]中國南水北調周刊:穿黃隧洞盾構始發(fā)成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07-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wǎng)轉自中國管道商務網(wǎng)  作者:中國管道商務網(wǎng)
核心提示:[豫]中國南水北調周刊:穿黃隧洞盾構始發(fā)成功

      7月8日10點10分,隨著一聲“中線穿黃工程盾構掘進開始”的號令,從河南鄭州附近的黃河北岸40米深的地下,傳來隆隆的轟鳴聲——巨大的盾構機開始緩緩向南岸掘進,穿黃隧洞盾構機掘進始發(fā)成功的歡呼聲頓時響徹工地。喜訊傳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專門發(fā)來賀信。

  張基堯在賀信中指出,中線穿黃工程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盾構機開始并成功進行隧洞的掘進,標志著穿黃工程建設進入了新的關鍵施工階段。他要求,各參建單位要以盾構掘進為新的起點,在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團結各方,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努力把穿黃工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龐大的盾構機刀盤旋轉著,沿著水平方向由北向南開掘沉積多年的膠結泥沙。在經(jīng)泥水平衡系統(tǒng)處理成流態(tài)泥漿由48.5米深的豎井底部泵送至地面沉淀池的同時,伴隨著刀盤掘進形成的隧洞壁面襯砌加固工序也跟進展開,預制混凝土管片一片一片拼裝成環(huán),尾隨刀盤掘進環(huán)環(huán)緊扣地向前推進。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一期穿黃工程是中線總干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性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干線的標志性工程之一,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投資較大、施工難度最高、立交規(guī)模最大的總工期控制性工程,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務是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qū)供水。工程由南北岸明渠、南岸退水建筑物、進口建筑物、邙山隧洞段、穿黃隧洞段、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渠道倒虹吸、南北岸跨渠建筑物和南岸孤柏嘴控導工程等部分組成。其中,黃河河底開挖的兩條平行的穿黃隧洞是整個穿黃工程中最引人矚目的控制性建筑物,每條隧洞長4250米,單洞直徑7米,采用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盾構技術進行挖掘施工,技術含量高,施工工期長,且在國內用盾構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尚屬首例。

  穿黃隧洞具體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構法施工。盾構機由黃河北岸豎井內始發(fā),穿越黃河河床,抵達南岸。施工中使用的盾構機由德國海瑞克隧道機械股份公司制造,盾構機總體長度80米,刀盤直徑9米,總重量達1166噸。這次首發(fā)掘進的是右引水洞(Ⅱ-B標項目),預計2008年9月穿過黃河,10月開始邙山斜洞掘進,2009年3月完成右隧洞盾構施工任務。隧洞采用兩次襯砌加固,盾構施工過程中,先用混凝土管片預襯砌,再進行環(huán)向預應力混凝土襯砌,中間設置彈性防排水墊層,防止內水外水的相互滲透,以確保隧洞輸水安全。

  為做好盾構掘進工作,早在2005年12月,穿黃工程建設者就在黃河北岸擺開戰(zhàn)場,采用“銑接法”先進工藝和“雙高壓三重管、單管高壓旋噴法”土體加固新技術,優(yōu)化地連墻護壁泥漿配合比,先后攻克了北岸國內最深的地連墻和國內最深的高壓旋噴土體加固施工難題,建成兩條深48.5米的豎井,為盾構機始發(fā)掘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穿黃工程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已累計完成工程投資5.0億元,完成土方開挖1108.5萬立方米,土方回填147.6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9.4萬立方米。南岸明渠已全部開挖至120米高程,南岸穿黃隧洞進口開挖至130米高程,退水洞出口邊坡開挖全部結束、洞身開挖正在進行;兩條穿黃隧洞上下游線北岸豎井施工結束,下游線盾構機始發(fā)成功,上游線正在進行安裝調試,用于盾構掘進的管片累計生產(chǎn)1200環(huán);北岸河灘明渠和連接明渠基礎處理全部結束,新蟒河倒虹吸一期工程已完成,渠道已開始全面填筑;孤柏嘴控導工程已完成近3000米透水樁施工。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06-2016 混凝土網(wǎng)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wǎn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