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最受爭議的大壩——阿斯旺大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10-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wǎng)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wǎng)
核心提示:最受爭議的大壩——阿斯旺大壩
            1971年1月15日,橫跨尼羅河,位于阿斯旺南部的新水壩由埃及總統(tǒng)薩達特親自打開閘門, 正式啟用。這項浩大的工程開始于11年前,納賽爾總統(tǒng)時代。新水壩高度111米,跨度為3.6公里,大壩底部厚度為975米,成梯形向上,頂部寬度為40米。大壩所耗費的石塊、沙、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足以建造17個金字塔。 

大壩頂部是一條四車道的公路。在大壩的西端建有一座凱旋門,一座紀念碑。紀念碑由四塊高大的,頂部為尖狀的白色巨巖環(huán)繞,形成傳統(tǒng)的蓮花盛開的形狀。大壩的東面是一條用來驅(qū)動水力發(fā)電站葉渦輪的運河。大壩造就了一個巨大的水庫--納賽爾水湖。該湖的面積為52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之一。它往南經(jīng)過努比亞,進入蘇丹,全長510公里。 

從遠古時代起,尼羅河就成了與埃及的生活和民族發(fā)展息息相關的母親河。阿斯旺水壩使人類第一次將這條桀驁不馴的尼羅河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整治了長達數(shù)世紀的年度洪水。大壩建成后,埃及的可耕地面積顯著增加,但同時對氣候和地下水等也帶來一定的問題。大壩是德國人設計,由前蘇聯(lián)專家建造的。451人為大壩的建造獻出了生命。  

阿斯旺大壩的建造,使努比亞和蘇丹6萬人離開了他們的家園。這些人必須移居其他地方。無數(shù)古代石碑和紀念物被水淹沒。只有一些最重要的被搶救保存了下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這次搶救工程作了史無前例的努力。比如,美麗的菲萊小島已不復存在了,但島上的廟宇被切割下來,編號以后運到了附近一個地勢較高的小島上,再像七巧板那樣拼裝組合。其中主要的是建于公元前后之交的愛色斯女神廟。還有一些古羅馬時期的建筑物。另外三座廟宇被移至阿斯旺大壩西端的紐卡拉布夏。整個搶救工程中最為宏大的部分是搶救著名的阿布·辛貝爾石廟。它位于阿斯旺南面282公里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wǎng)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wǎn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