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國企改制非典型性樣本。一家曾參與奧體中心、新央視大樓等一系列地標性建筑的國企城建公司,榮譽巔峰,突然從集團上市板塊剝離,繼而改制資產(chǎn)重組。
一家雄心勃勃的民企房地產(chǎn)新貴強勢入主,卻深陷泥潭難以自拔。北京城建四公司被指在重組前虛增利潤,實際上在過去5年里總計虧損77363萬元,因而要求撤資。而北京城建四公司卻指責民企未能按約注資,要求解除資產(chǎn)重組協(xié)議。
北京城建四公司和北京瑞豐恒基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稱“瑞豐恒基”)之間長達4年的未解恩怨,依然是一場疑團重重的“國民之爭”。
重組時已連續(xù)3年虧損
2007年年底,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jīng)相關部門批準,進行國有企業(yè)改制、引進民營資本,對原有的下屬子公司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城建四公司”)進行資產(chǎn)重組。北京城建將城建四公司估價為3681萬元的凈資產(chǎn)和估價為3000萬元的一棟5000平方米的辦公樓轉(zhuǎn)讓給瑞豐恒基,后者持有改制后的城建四公司74.5%的股份。
根據(jù)記者查閱公開資料,城建四公司最早成立于1983年,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揮部集體轉(zhuǎn)業(yè)改編而成。1997年,在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浪潮中,北京城建集團將原來國有獨資的北京第四城市建設工程公司改制為多元投資的城建四公司,注冊資本6055.6萬元,集團公司擁有其60%的股權。
1998年,北京城建集團獨家發(fā)起上市公司北京城建投資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城建”,600266.SH),城建四公司進入北京城建的股權比例為36%,北京城建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接下來,通過增資,北京城建共持有城建四公司58.35%的股權。
2007年年底,為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盤活存量資產(chǎn),北京城建集團經(jīng)相關部門批準引進民營資本,與瑞豐恒基簽訂了《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資產(chǎn)重組協(xié)議書》。重組后的新城建四公司注冊資本金為3億元人民幣,瑞豐恒基以74.5%股份成為其股東,北京城建集團持股20%,其他管理層等持股5%。
重組后的城建四公司于2008年1月完成工商注冊手續(xù)后,便正式成為一家民營控股企業(yè)。瑞豐恒基預出資2.25億元,其代表方杜書明出任新城建四公司董事長;北京城建集團以估價為3681萬元的四公司凈資產(chǎn)和號稱價值3000萬元的5000平方米辦公樓作為參股資金,四公司原負責人張鎖全出任總經(jīng)理。
按照企業(yè)運作常理,一家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與一家建筑企業(yè)的聯(lián)姻可謂是完美姻緣。然而新公司注冊后僅一個月,時任財務部長蔣海榮發(fā)郵件給董事長:城建四公司已連續(xù)3年虧損,與其簽約時提供的財務報表中的盈利狀況相差甚遠。此時,瑞豐恒基已繳納首筆4105.552萬元注冊資本金,城建集團實際出資483.328萬元,張鎖全等自然人出資300萬元,三方實際出資比例分別占已出資比例的83.98%、9.89%和6.13%。
更為令人吃驚的是,雙方簽訂重組協(xié)議3個月后,瑞豐恒基經(jīng)財務審計發(fā)現(xiàn),城建四公司已連續(xù)3年虧損,這與其之前提供的連年盈利的財務報表形成巨大反差;據(jù)北京中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結果,截至2008年底,城建四公司已有近8億元的虧空。
虛增賬目和巨額虧損7.7億
北京城建集團在改制重組前提供的由利安達信隆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做出的財務報表顯示,公司2005年盈利2.19萬元,未分配利潤923.81萬元;2006年盈利1.23萬元,未分配利潤1.21萬元;2007年盈利8238元,未分配利潤8238元。
然而經(jīng)瑞豐恒基財務部門審計,城建四公司這3年來分別虧損7417萬元、11504萬元和10366萬元。2008年12月,瑞豐恒基聘請北京中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再次對城建四公司進行審計,結果顯示,其過去5年里總計虧損77363萬元。
據(jù)審計,僅城建四公司所屬的兩個南、北攪拌站就分別虛增利潤1200萬元和1012萬元。審計報告還顯示,城建四公司下屬汽車修理廠存在虛增利潤、做假賬掛賬在應收賬款等財務問題。
時代周報記者發(fā)現(xiàn),在改制重組前,城建四公司旗下的多個工程項目出現(xiàn)了虧損或停工,并引發(fā)多起拖欠工程款項的法律糾紛。
如價值或超10億元的富安國際大廈項目,原計劃竣工期為2005年5月,但自2004年年底就已全面停工,并因合同糾紛于2005年8月被海淀法院查封,至今仍是“爛尾”項目。在這一項目中,合作方北京昌鵬建筑設備租賃站曾就城建四公司拖欠租賃費130余萬元上訴至海淀區(qū)法院,法院于2009年判決城建四公司給付原告租賃費138.66萬元及損失38.46萬元。
另外,中審出具的審計報告還顯示,城建四在重組前,存在拖欠巨額職工工資、國家稅款的狀況。
時代周報記者就相關情況采訪了瑞豐恒基董事長助理刁光南,后者介紹說,瑞豐恒基接手時,城建四公司的所有項目都是虧損的,包括鳥巢和央視新址的項目。四公司的欠稅情況也已被多家媒體報道。2009年,北京市地稅局發(fā)布公告,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欠稅已達6385.88萬元,被列為欠稅第一大戶。
據(jù)統(tǒng)計,城建四公司在改制重組前因拖欠民工工資、設備材料款、五險一金、集資款、職工買斷工齡補償金等在法院的涉訴案件超過1000起。
據(jù)2007年報道,北京城建集團因主營業(yè)務調(diào)整,需大量資金支付工人安置、補充流動資金等,但苦于缺乏相應的融資途徑;遂計劃分拆商業(yè)地產(chǎn)上市,再做2-3家上市公司,但最終并無成果。
記者在城建集團2007年年報中看到,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當年的“應付賬款”為1814.86萬元(工程款),較2006年的10萬元增加了18倍。
數(shù)目繁多的項目虧損和工資、稅務拖欠,數(shù)額巨大的應付工程款和資金需求,或已成為城建集團急于將城建四公司轉(zhuǎn)讓出去的重要原因。
沒有劇終的懸疑劇
北京城建集團急于剝離不良資產(chǎn),似乎有章可循,然而民企瑞豐恒基義無反顧踏入了虛假賬目和巨額虧損的“陷阱”,卻頗有疑點。
對此,刁光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當時是城建集團主動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參加集團的改制;我們也認為城建這個牌子在北京比較響,就同意了?!睋?jù)其介紹,當時城建集團下屬十幾個公司都在改制,城建四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在轉(zhuǎn)讓前,城建集團并未開出特別優(yōu)厚的條件。
但收購前,背景隱秘、在京擁有多處樓盤的瑞豐恒基為何不將城建四公司的盈虧狀況調(diào)查清楚再出手?對此,杜書明表示:“我們考慮到城建集團是有實力的國企,而且之前和城建四公司的合作都很順利,所以在審計上就遵從了城建集團的安排?!钡蠊饽蠈Ρ緢笥浾叻裾J了雙方有過業(yè)務合作,“瑞豐恒基倒是幫他們介紹過活兒,曾有一個不錯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的樓盤介紹他們來做。”
瑞豐恒基為何急切入主北京城建四公司,似乎另有隱情,然而,結結實實落入泥潭確實是不爭事實。
2008年4月,瑞豐恒基向北京城建集團遞交了虛增利潤的材料,但沒有任何回應。而張鎖全以城建集團和城建四公司經(jīng)營層的名義,發(fā)函勸說瑞豐恒基退出城建四公司的重組,并由四公司經(jīng)營層收購其擁有的股權。
2009年3月,北京城建集團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起訴瑞豐恒基未能按約注資,要求解除資產(chǎn)重組協(xié)議。
“解除合同可以,總得讓我們撤資吧”,杜書明說,至今相關先期投入依然不見歸還。
據(jù)瑞豐恒基方面稱,其在城建四公司的管理團隊、財務人員、審計人員等已被張全鎖趕出了辦公大樓。目前企業(yè)所有的合法印章都在城建四公司董事長領導的董事會手中,而代表北京城建集團的張鎖全控制著公司、掌握著營業(yè)執(zhí)照。糾紛未解的城建四公司已3年沒有獲得工商年檢,成了“黑戶”。
刁光南對記者說,“在法律上我們?nèi)匀皇浅墙ㄋ墓镜拇蠊蓶|,這在公司的工商登記上也沒有變化,而原城建四公司管理層是在那里非法經(jīng)營?!彼f瑞豐恒基也在上訴,但相關部門說這是企業(yè)的內(nèi)部問題,不予受理。
北京城建四公司與瑞豐恒基之間的一場“國民之爭”,似乎像一場沒有劇終的懸疑劇,繼續(xù)上演。
一家雄心勃勃的民企房地產(chǎn)新貴強勢入主,卻深陷泥潭難以自拔。北京城建四公司被指在重組前虛增利潤,實際上在過去5年里總計虧損77363萬元,因而要求撤資。而北京城建四公司卻指責民企未能按約注資,要求解除資產(chǎn)重組協(xié)議。
北京城建四公司和北京瑞豐恒基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稱“瑞豐恒基”)之間長達4年的未解恩怨,依然是一場疑團重重的“國民之爭”。
重組時已連續(xù)3年虧損
2007年年底,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jīng)相關部門批準,進行國有企業(yè)改制、引進民營資本,對原有的下屬子公司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城建四公司”)進行資產(chǎn)重組。北京城建將城建四公司估價為3681萬元的凈資產(chǎn)和估價為3000萬元的一棟5000平方米的辦公樓轉(zhuǎn)讓給瑞豐恒基,后者持有改制后的城建四公司74.5%的股份。
根據(jù)記者查閱公開資料,城建四公司最早成立于1983年,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揮部集體轉(zhuǎn)業(yè)改編而成。1997年,在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浪潮中,北京城建集團將原來國有獨資的北京第四城市建設工程公司改制為多元投資的城建四公司,注冊資本6055.6萬元,集團公司擁有其60%的股權。
1998年,北京城建集團獨家發(fā)起上市公司北京城建投資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城建”,600266.SH),城建四公司進入北京城建的股權比例為36%,北京城建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接下來,通過增資,北京城建共持有城建四公司58.35%的股權。
2007年年底,為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盤活存量資產(chǎn),北京城建集團經(jīng)相關部門批準引進民營資本,與瑞豐恒基簽訂了《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資產(chǎn)重組協(xié)議書》。重組后的新城建四公司注冊資本金為3億元人民幣,瑞豐恒基以74.5%股份成為其股東,北京城建集團持股20%,其他管理層等持股5%。
重組后的城建四公司于2008年1月完成工商注冊手續(xù)后,便正式成為一家民營控股企業(yè)。瑞豐恒基預出資2.25億元,其代表方杜書明出任新城建四公司董事長;北京城建集團以估價為3681萬元的四公司凈資產(chǎn)和號稱價值3000萬元的5000平方米辦公樓作為參股資金,四公司原負責人張鎖全出任總經(jīng)理。
按照企業(yè)運作常理,一家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與一家建筑企業(yè)的聯(lián)姻可謂是完美姻緣。然而新公司注冊后僅一個月,時任財務部長蔣海榮發(fā)郵件給董事長:城建四公司已連續(xù)3年虧損,與其簽約時提供的財務報表中的盈利狀況相差甚遠。此時,瑞豐恒基已繳納首筆4105.552萬元注冊資本金,城建集團實際出資483.328萬元,張鎖全等自然人出資300萬元,三方實際出資比例分別占已出資比例的83.98%、9.89%和6.13%。
更為令人吃驚的是,雙方簽訂重組協(xié)議3個月后,瑞豐恒基經(jīng)財務審計發(fā)現(xiàn),城建四公司已連續(xù)3年虧損,這與其之前提供的連年盈利的財務報表形成巨大反差;據(jù)北京中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結果,截至2008年底,城建四公司已有近8億元的虧空。
虛增賬目和巨額虧損7.7億
北京城建集團在改制重組前提供的由利安達信隆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做出的財務報表顯示,公司2005年盈利2.19萬元,未分配利潤923.81萬元;2006年盈利1.23萬元,未分配利潤1.21萬元;2007年盈利8238元,未分配利潤8238元。
然而經(jīng)瑞豐恒基財務部門審計,城建四公司這3年來分別虧損7417萬元、11504萬元和10366萬元。2008年12月,瑞豐恒基聘請北京中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再次對城建四公司進行審計,結果顯示,其過去5年里總計虧損77363萬元。
據(jù)審計,僅城建四公司所屬的兩個南、北攪拌站就分別虛增利潤1200萬元和1012萬元。審計報告還顯示,城建四公司下屬汽車修理廠存在虛增利潤、做假賬掛賬在應收賬款等財務問題。
時代周報記者發(fā)現(xiàn),在改制重組前,城建四公司旗下的多個工程項目出現(xiàn)了虧損或停工,并引發(fā)多起拖欠工程款項的法律糾紛。
如價值或超10億元的富安國際大廈項目,原計劃竣工期為2005年5月,但自2004年年底就已全面停工,并因合同糾紛于2005年8月被海淀法院查封,至今仍是“爛尾”項目。在這一項目中,合作方北京昌鵬建筑設備租賃站曾就城建四公司拖欠租賃費130余萬元上訴至海淀區(qū)法院,法院于2009年判決城建四公司給付原告租賃費138.66萬元及損失38.46萬元。
另外,中審出具的審計報告還顯示,城建四在重組前,存在拖欠巨額職工工資、國家稅款的狀況。
時代周報記者就相關情況采訪了瑞豐恒基董事長助理刁光南,后者介紹說,瑞豐恒基接手時,城建四公司的所有項目都是虧損的,包括鳥巢和央視新址的項目。四公司的欠稅情況也已被多家媒體報道。2009年,北京市地稅局發(fā)布公告,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欠稅已達6385.88萬元,被列為欠稅第一大戶。
據(jù)統(tǒng)計,城建四公司在改制重組前因拖欠民工工資、設備材料款、五險一金、集資款、職工買斷工齡補償金等在法院的涉訴案件超過1000起。
據(jù)2007年報道,北京城建集團因主營業(yè)務調(diào)整,需大量資金支付工人安置、補充流動資金等,但苦于缺乏相應的融資途徑;遂計劃分拆商業(yè)地產(chǎn)上市,再做2-3家上市公司,但最終并無成果。
記者在城建集團2007年年報中看到,北京城建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當年的“應付賬款”為1814.86萬元(工程款),較2006年的10萬元增加了18倍。
數(shù)目繁多的項目虧損和工資、稅務拖欠,數(shù)額巨大的應付工程款和資金需求,或已成為城建集團急于將城建四公司轉(zhuǎn)讓出去的重要原因。
沒有劇終的懸疑劇
北京城建集團急于剝離不良資產(chǎn),似乎有章可循,然而民企瑞豐恒基義無反顧踏入了虛假賬目和巨額虧損的“陷阱”,卻頗有疑點。
對此,刁光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當時是城建集團主動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參加集團的改制;我們也認為城建這個牌子在北京比較響,就同意了?!睋?jù)其介紹,當時城建集團下屬十幾個公司都在改制,城建四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在轉(zhuǎn)讓前,城建集團并未開出特別優(yōu)厚的條件。
但收購前,背景隱秘、在京擁有多處樓盤的瑞豐恒基為何不將城建四公司的盈虧狀況調(diào)查清楚再出手?對此,杜書明表示:“我們考慮到城建集團是有實力的國企,而且之前和城建四公司的合作都很順利,所以在審計上就遵從了城建集團的安排?!钡蠊饽蠈Ρ緢笥浾叻裾J了雙方有過業(yè)務合作,“瑞豐恒基倒是幫他們介紹過活兒,曾有一個不錯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的樓盤介紹他們來做。”
瑞豐恒基為何急切入主北京城建四公司,似乎另有隱情,然而,結結實實落入泥潭確實是不爭事實。
2008年4月,瑞豐恒基向北京城建集團遞交了虛增利潤的材料,但沒有任何回應。而張鎖全以城建集團和城建四公司經(jīng)營層的名義,發(fā)函勸說瑞豐恒基退出城建四公司的重組,并由四公司經(jīng)營層收購其擁有的股權。
2009年3月,北京城建集團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起訴瑞豐恒基未能按約注資,要求解除資產(chǎn)重組協(xié)議。
“解除合同可以,總得讓我們撤資吧”,杜書明說,至今相關先期投入依然不見歸還。
據(jù)瑞豐恒基方面稱,其在城建四公司的管理團隊、財務人員、審計人員等已被張全鎖趕出了辦公大樓。目前企業(yè)所有的合法印章都在城建四公司董事長領導的董事會手中,而代表北京城建集團的張鎖全控制著公司、掌握著營業(yè)執(zhí)照。糾紛未解的城建四公司已3年沒有獲得工商年檢,成了“黑戶”。
刁光南對記者說,“在法律上我們?nèi)匀皇浅墙ㄋ墓镜拇蠊蓶|,這在公司的工商登記上也沒有變化,而原城建四公司管理層是在那里非法經(jīng)營?!彼f瑞豐恒基也在上訴,但相關部門說這是企業(yè)的內(nèi)部問題,不予受理。
北京城建四公司與瑞豐恒基之間的一場“國民之爭”,似乎像一場沒有劇終的懸疑劇,繼續(xù)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