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yè)情況 » 正文

巴斯夫與中國的世紀情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2-1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網易  作者: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巴斯夫與中國的世紀情緣

  建立上海總部時,雖然浦東的有一些優(yōu)惠政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上海會起到吸引人的作用,是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庫

  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對德國崛起做過這樣一個評價:“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

  19世紀30年代,德國進入了工業(yè)化時代初期。紡織、煉鐵、煤炭等大型產業(yè)一一興起,大型工廠在德國各地拔地而起。

  一部分先知先覺的人士專注研究起與這些工業(yè)有關的材料。19世紀中期,一位年輕的化學家突然在實驗室里有一個驚奇的發(fā)現:煤焦油這種從煤炭中提取出來的物質可以制成合成染料。而后,一系列染料的出爐,震驚了當時的德國工業(yè)界。

  一位名為恩格霍(Friedrich Engelhorn)的德國人經營自己的煤氣公司時,也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煤焦油這一副產品很可能會引發(fā)新的市場機會。

  恩格霍將自己的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生產紡織染料的重要化工品——品紅,以及從煤焦油中獲得化學品原材料苯胺等產品上。

  4年之后,這位聰明的老板在萊茵河對岸的路德維希港建立了一家股份公司,把自己曾經希望建立產業(yè)鏈的夢想付諸實踐,這就是后來在國際工業(yè)中聲名卓著的“巴斯夫”。

  18年前定的規(guī)劃

  1885年,巴斯夫的主要產品“品紅”向中國開始推廣。當時,品紅在中國當地的銷量,僅次于巴斯夫的大本營德國市場。

  100年過去了,這家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yè)決定設立一家直屬企業(yè),將公司的產品全面推向這個東方大國。也就是這個當初的決定,為公司未來能夠俯瞰整個亞洲市場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78年,巴斯夫開始委托一家香港的貿易公司進行大規(guī)模的產品代理。

  1982年,巴斯夫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公司“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 破繭而出。

  1992年,巴斯夫認為,未來的全球化市場將逐步清晰起來,公司正式著手制定起18年之后即2010年的愿景。 這個愿景是,希望公司亞洲區(qū)的業(yè)務有70%的銷售能夠在當地生產。

  “我們看到市場的全球化形態(tài),就是亞洲以及中國,當時的想法是希望亞洲銷售額能占巴斯夫全球市場銷售總額的20%,中國要占20%中的一大部分,也就是占全球市場的10%。回到歷史看,我們在亞洲有兩個總部,一個在日本,一個在新加坡,而因為這個愿景 1995年巴斯夫成立了東亞地區(qū)總部,負責韓國和中國的業(yè)務?!卑退狗虼笾腥A區(qū)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表示。

  1995年到今天,公司再次定址香港確定其為亞洲區(qū)總部,而現在公司負責亞洲業(yè)務的董事會成員和兩個亞洲區(qū)總裁都在香港坐鎮(zhèn)。顯然,決定這一管理設置變化的,是中國市場的無限潛力。

  南京一體化項目

  也就是在上述“1992年”愿景中,巴斯夫不單單開始向國內進行技術轉移,同時還涵蓋了巴斯夫和中國企業(yè)之間的重要合作內容,那就是投資額達到29億美元的合資公司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揚巴”)。

  這家大型石油化工企業(yè)占地220公頃,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毗鄰長江,交通便捷,周邊大型化工企業(yè)眾多,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

  一體化基地包括了10套世界級規(guī)模的工藝裝置,其中有以6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核心的基礎化學聯(lián)合裝置,爾后還設立了30萬噸/年乙二醇裝置等,采用的是巴斯夫在其本部路德維希港的Verbund(一體化網絡)設計。

  它不僅是巴斯夫在中國的最大單體項目,同時也是巴斯夫最大的海外單筆投資項目。而很多人并不清楚,這個項目從討論興建到投產大約走過了12個春秋。不過在關志華看來,“這個時間并不算長?!?/FONT>

  關志華回憶道,南京一體化基地項目的討論時間大約是1993年和1994年,1996年年初合作數方簽訂了協(xié)議,2000年成立合資公司,2005年投產。

  “對于一個整體投資29億美元的項目來說,12年的談判審批過程并不算太長。假如這項投資發(fā)生在成熟市場,也許算是漫長的,但當時中國市場剛剛開始起步,我們是為數不多的外來投資企業(yè),在這些企業(yè)中,我們是當時獲批最快的?!?關志華表示。

  當時在巴斯夫之前還有一家合資企業(yè)在談判,是一個乙烯裂解項目,卻遲于巴斯夫投產。因此巴斯夫從一起步就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是第一個談的,卻是第一個審批的。

  巴斯夫定址南京的原因是,當時外資企業(yè)在中國投資項目的空間并不算大?!昂同F在一樣,一些項目和工業(yè)都需要當時的國家計委來審批,在政府牽線搭橋的情況下,我們中方合作伙伴與我們也相當合拍,這才促成了該項目迅速得到通過,并且實施?!?/FONT>

  關志華所指的合作,就是中石化下屬全資子公司揚子石化。“它是一個有很好基礎的石化公司,而且南京與德國有著相當深厚的淵源,兩地氣候也比較接近,一個靠近揚子江畔 ,一個身處萊茵河,我們現在非常滿意?!?/FONT>

  大型跨國合資化工項目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施工和監(jiān)管問題,揚子石化提供了非常優(yōu)秀的工程師,“外商不會帶入那么多的人才,因此我們也要對中方工作人員加以培訓,但前提條件是對方必須要有基礎?!?/FONT>

  如今,這家德國化工公司也在上?;瘜W工業(yè)區(qū)投入了超過10億歐元興建生產裝置?!八裕覀兊闹饕顿Y地點集中在南京和上海,都是跟那個時間的一系列決策有關系?!?關志華表示。

  揚巴在2005年投產當年就實現了盈利,2007年的銷售收入160億元,納稅9億元。

  關志華無法用幾句話總結這個項目如此高產順利的原因,他說,在很多次的前期磨合過程中,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包容,“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問題?!?/FONT>

  大中華區(qū)總部設立

  1995年到2005年這十年間,巴斯夫中國的銷售額增長率平均達到了23%。回憶這十年,關志華把它們分成了2個階段。

  從1996年簽署揚巴之后到2000年這段時間,巴斯夫在華的工作就是推動這一重大的投資計劃,同時也在上海等地建立了其他小規(guī)模的生產基地。而到了2000年到2005年,則是項目的開花結果。

  在后一階段,很多臺灣地區(qū)的客戶看準了大陸市場的潛在機遇并且蜂擁而至。出于照顧客戶的原因,巴斯夫決定在2001年成立一個大中華區(qū)總部,并適時整合內部資源。

  2004年,巴斯夫在上海落戶大中華區(qū)之后,便是巴斯夫的高峰投資期?!澳菐啄辏瑢τ谖磥淼囊?guī)劃,巴斯夫沒有停留在口頭,而是真金白銀在做投資,到2005年我們在華的總投入短短五年就超過了20億歐元?!?/FONT>

  “對于包括上海地區(qū)在內的華東地區(qū),我們是非常有感慨的。因為這里有很多項目投產,而且我們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的銷售也是首先在華東安營扎寨,長三角的位置非常重要。”

  其實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這段時間,巴斯夫的華南客戶居多,國有、外商和民營企業(yè)云集南方。

  1992年開始之后,華東地區(qū)慢慢發(fā)展起來,那時巴斯夫判斷,華東未來的客戶群和銷售額會高于華南。而且,以上海為圓點,輻射北京和廣州的飛機時間都在2個小時以內,因此公司考慮,未來將把管理內地市場業(yè)務的大中華區(qū)總部搬到上海。

  關志華非常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在建廠投資的過程中,考慮比較多的是市場情況?!?/FONT>

  一個企業(yè)不止是投資工廠,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才,有了這個大中華區(qū)的總部,公司預計將會幫助巴斯夫在國內建立一個人才儲備基地,“建立上??偛繒r,雖然浦東的一些優(yōu)惠政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上海會起到吸引人的作用,是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庫?!?/FONT>

  關志華非常懷念1997年那個時間段。當時他還記得,在與中石化簽約之后亞洲金融風暴即刻而至,“我們在談判和決定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人希望我們考慮到各種風險,是否有那么多的風險呢?當時公司也有很大壓力,擔心回報沒有那么快見效?!?/FONT>

  但是,幾年之后一切又風平浪靜了。關志華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所以,有的時候把時間和歷史放進去,確實有一種與中國市場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

  中國帶來的契機

  在下定決心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已經豁然展開。1986年時,巴斯夫在北美的業(yè)務得到了極大的穩(wěn)固,當時北美地區(qū)的銷售額超過了集團總銷售額的20%,同時當地員工達到了10000人。北美難道就是未來巴斯夫的核心地區(qū)嗎?公司管理層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現在,巴斯夫顯然在北美市場和亞洲市場均衡用力,特別是大中華區(qū)成立后。

  巴斯夫現在得到的一個啟發(fā)就是,需要將亞洲進行分區(qū),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個一個地區(qū)去管理,分區(qū)管理不僅可以有效整合資源、優(yōu)化組織結構,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將人才放在一個廣闊的平臺上展示和使用。

  而后,巴斯夫成立了南亞總部,其中就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

  當巴斯夫走到這一步時,也排除了政治上的憂慮,“我們作決定時,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很復雜,他們兩國長期處于冷戰(zhàn)階段,但是后來又有了交往。從某種意義而言,我們走得更快,我們始終保持領先一步。你看現在,雙方的關系也比較溫和了?!?/FONT>

  關志華很感慨地說:“我們覺得全球化不可能被地區(qū)的小摩擦所阻擋,地區(qū)政治也不會影響全球化的進程?!?/FONT>

  與其他跨國公司一樣,巴斯夫屬于矩陣結構,地區(qū)總部具有行政職能,同時業(yè)務部門也由全球總部進行管轄?!斑@種結構會有一些冗長的問題,一定會有的。我們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說過,這個是有創(chuàng)意的結構,如果沒有不同的聲音是不對的。因為有不同的建議和聲音,公司內部架構需要把它整合起來,讓更有資格的人去作一個評價。”

  而現在,巴斯夫認為在亞洲的市場開發(fā)行為,不僅僅是一種商業(yè)行為,還必須履行自己的企業(yè)社會責任。

  “那個時候我們看到,公司必須要把銷售和發(fā)展同時作平衡,包括我們的資產、生產能力、環(huán)保、客戶、管理層,以及人才都需要有大量投入。”關志華表示。

  1988年,公司在環(huán)境保護上砸下了重金:投資了2億多德國馬克,在德國路德維希港建立了中央燃煤發(fā)電廠和廢氣脫硫工廠。而這一環(huán)保理念也逐步貫徹到巴斯夫中國的運營中去。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