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yè)情況 » 正文

中國建材的財務情況不容樂觀 影響整合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1-2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
核心提示:中國建材的財務情況不容樂觀 影響整合路

  水泥行業(yè)的產能過剩情況早在7年前已為政策層面所注意。2006年10月17日,國家發(fā)改委審議通過《水泥工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政策》,提出企業(yè)要進行跨部門、跨區(qū)域的重組聯合,向集團化發(fā)展。

  但直至2012年6月末,水泥行業(yè)兩大巨頭海螺水泥和中國建材的區(qū)域也未有顯著提升。據數字水泥網和中債資信的數據,只有海螺水泥總部所在的安徽省的集中度達到70%以上,而四川、貴州、云南的集中度在30%以下。

  中國建材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并購了大量水泥企業(yè),尤以旗下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為典型。但規(guī)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中國建材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

  記者近日嘗試聯系中國建材,但該公司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婉拒了采訪。

  商譽風險

  近年來,中國建材并購了200多家地方水泥企業(yè),目前其產能已經達到2.6億噸/年,占到全國水泥產能的近一成。

  狂飆突進的并購未能帶來效益的顯著提升。中國建材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收達59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9億元,同比下降40%。

  截至去年9月底,中國建材截的資產負債率已經上升到80.9%,大幅高于水泥行業(yè)的平均60%的負債水平。

  在負債結構上,截至去年9月底1761億元的負債中,流動負債占比60%。面對578億元的短期借貸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中國建材去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3.5億元,凈利潤為35.9億元。中國建材面臨較大的還債壓力。

  由于并購了大量企業(yè),中國建材在截至去年9月底的商譽已經從2006年的2.5億元膨脹到了206億元,占凈資產的50%。有投資者認為,在企業(yè)盈利能力不佳的情況下,這部分商譽將不得不面臨被減值,而結合上述負債情況,中國建材的財務情況不容樂觀。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新增水泥生產線受限,現存產能成為稀缺資源,這種資源稀缺所導致的溢價有一定合理性?!耙驗椴恢挥兄袊ú囊患胰ナ召?,因此被收購企業(yè)的議價能力就得到提升?!敝袀Y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評級業(yè)務部分析師谷仕平認為。

  投行杰富瑞曾發(fā)布報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建材幾乎全部的銷量增長來自于新收購、利潤低的西南市場。為保持合理增長,公司不得不進行更多收購,以此填補利潤偏低,因此導致其借貸顯著增長。

  市場化經營

  在不少人看來,導致中國建材目前這種大而不強的局面,是企業(yè)市場化經營的機制不夠成熟。

  作為一家央企,即便資產負債率偏高,盈利能力不算強大,中國建材近年仍頻頻獲得銀行“輸血”。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國建材的987億銀行借款中,有888億是無抵押銀行借款。

  2012年上半年,中國建材獲得了11.5億元的政府津貼。2011年該數額為27億元。中國建材在2011年年報中指出,“政府補助乃地方政府機構給予本集團,主要為了鼓勵本集團發(fā)展及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所做貢獻?!?/FONT>

  杰富瑞的報告指出,中國建材的增長模式需要公司每隔幾年便回歸資本市場,如果打破債務擴張和發(fā)行股份的惡性循環(huán),就沒有其他方式來保持增長。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泥行業(yè)分析師指出,中國建材通過股權置換,把地方軍收編進國有企業(yè),由于每個企業(yè)的經營特點不同,整合集中在股權而非經營層面?!案鞯刂T侯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經營,公司統(tǒng)一、核心的管理力度有限?!?/FONT>

  上述分析師認為,中國建材之所以面對這番“大而不強”的局面,要歸結于市場化經營機制不足?!胺从^海螺水泥,其雖然也是由地方國企轉制而來,但通過精細化經營,內部掌控力度較強,管理控制嚴密,沒有地方諸侯混戰(zhàn)、各自經營的問題,也因而減少了干擾,加強了成本控制能力?!?/FONT>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