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記者登錄中聯(lián)重科的官網,網上隨處可見公司20周年慶的活動、宣傳。似乎與此相符,其今年上半年的業(yè)績表現也相當“爭氣”——在國內投資增速顯著下滑的背景下,中聯(lián)重科的營收、凈利潤均取得兩成以上的同比增長,在同行上市公司中呈“一枝獨秀”的姿態(tài)。
根據中報,上半年13家申萬工程機械行業(yè)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1045.20億元,同比下滑7.82%,僅3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占比為23%:中聯(lián)重科(同比增20.59%)、三一重工(同比增4.6%)及建設機械(同比增8.91%)。13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133.12億元,同比大降15.73%,其中僅中聯(lián)重科1家同比增長,增幅為21.47%。諸如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及柳工等行業(yè)龍頭,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為13.12%、28.67%及71.40%。
僅以工程機械“三巨頭”的數據看,中聯(lián)重科營收、凈利實現雙增長,三一重工為營收微增、凈利下滑,而徐工機械則為雙降。這是否意味著“三巨頭”的行業(yè)格局已迎來變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結合公開資料,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的業(yè)績下滑,一個顯著原因在于兩者上半年借歐債危機的契機展開了一輪海外并購,前者更于年初斥資約26.54億元收購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
另一方面,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則是中聯(lián)重科對財報數據的“特殊處理”。
巧換壞賬計提比例
“虛增”逾7億利潤
眾所周知,工程機械行業(yè)通常采取“首付+3年還款”的方式進行信用銷售,即俗稱的“期貨式銷售”,亦為國際慣例。這一銷售模式,在為行業(yè)相關公司帶來銷售規(guī)模的同時,也帶來了信用風險,尤其是當行業(yè)基本面趨勢性低迷時,相關公司更需要加強對款項回收的控制,并加強對壞賬準備計提的管理等。
然而,在去年末以來國內投資增速的放緩、工程機械行業(yè)消費信心不足的環(huán)境下,中聯(lián)重科的計提壞賬準備卻出現了蹊蹺的“縮水”。根據公告,去年10月起,中聯(lián)重科宣布變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1年以內(含1年)”、“1-2年”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由5%、10%大幅下滑至1%、6%,對比2010年行業(yè)的高度景氣,公司此舉無疑為“逆周期”而行。
從實施新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今年中報來看,這一變更影響絕非小數。
根據中報,中聯(lián)重科上半年的應收賬款合計189.71億元,按公司新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計算,計提壞賬準備總額為4.17億元,占其中期凈利潤的7.42%。但若按其在2010年行業(yè)高度景氣時實施的舊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計算,則計提壞賬準備總額應為11.39億元,占其中期凈利潤達20.26%。變更前后的差額高達7.22億元。其中,變化最為明顯的“1年以內(含1年)”、“1-2年”兩個賬齡的應收賬款,合計貢獻差額便高達7.38億元。
這便足以解釋,中聯(lián)重科為何在行業(yè)基本面低迷、客戶消費信心不足的環(huán)境下,仍選擇“逆周期”調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
25日,記者登錄中聯(lián)重科的官網,網上隨處可見公司20周年慶的活動、宣傳。似乎與此相符,其今年上半年的業(yè)績表現也相當“爭氣”——在國內投資增速顯著下滑的背景下,中聯(lián)重科的營收、凈利潤均取得兩成以上的同比增長,在同行上市公司中呈“一枝獨秀”的姿態(tài)。
根據中報,上半年13家申萬工程機械行業(yè)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1045.20億元,同比下滑7.82%,僅3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占比為23%:中聯(lián)重科(同比增20.59%)、三一重工(同比增4.6%)及建設機械(同比增8.91%)。13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133.12億元,同比大降15.73%,其中僅中聯(lián)重科1家同比增長,增幅為21.47%。諸如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及柳工等行業(yè)龍頭,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為13.12%、28.67%及71.40%。
僅以工程機械“三巨頭”的數據看,中聯(lián)重科營收、凈利實現雙增長,三一重工為營收微增、凈利下滑,而徐工機械則為雙降。這是否意味著“三巨頭”的行業(yè)格局已迎來變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結合公開資料,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的業(yè)績下滑,一個顯著原因在于兩者上半年借歐債危機的契機展開了一輪海外并購,前者更于年初斥資約26.54億元收購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
另一方面,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則是中聯(lián)重科對財報數據的“特殊處理”。
巧換壞賬計提比例
“虛增”逾7億利潤
眾所周知,工程機械行業(yè)通常采取“首付+3年還款”的方式進行信用銷售,即俗稱的“期貨式銷售”,亦為國際慣例。這一銷售模式,在為行業(yè)相關公司帶來銷售規(guī)模的同時,也帶來了信用風險,尤其是當行業(yè)基本面趨勢性低迷時,相關公司更需要加強對款項回收的控制,并加強對壞賬準備計提的管理等。
然而,在去年末以來國內投資增速的放緩、工程機械行業(yè)消費信心不足的環(huán)境下,中聯(lián)重科的計提壞賬準備卻出現了蹊蹺的“縮水”。根據公告,去年10月起,中聯(lián)重科宣布變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1年以內(含1年)”、“1-2年”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由5%、10%大幅下滑至1%、6%,對比2010年行業(yè)的高度景氣,公司此舉無疑為“逆周期”而行。
從實施新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今年中報來看,這一變更影響絕非小數。
根據中報,中聯(lián)重科上半年的應收賬款合計189.71億元,按公司新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計算,計提壞賬準備總額為4.17億元,占其中期凈利潤的7.42%。但若按其在2010年行業(yè)高度景氣時實施的舊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計算,則計提壞賬準備總額應為11.39億元,占其中期凈利潤達20.26%。變更前后的差額高達7.22億元。其中,變化最為明顯的“1年以內(含1年)”、“1-2年”兩個賬齡的應收賬款,合計貢獻差額便高達7.38億元。
這便足以解釋,中聯(lián)重科為何在行業(yè)基本面低迷、客戶消費信心不足的環(huán)境下,仍選擇“逆周期”調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
工程機械行業(yè)部分上市公司應收款項對比(單位:億元)
項目中聯(lián)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機械柳工山推股份廈工股份
應收票據10.411.5522.263.755.727.97
應收賬款191.77229.24160.8925.422.1848.97
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資產80.74----39.83--0.003
長期應收款143.84----35.65----
應收款項合計426.8240.8183.2104.627.956.9
工程機械行業(yè)部分上市公司應付款項對比(單位:億元)
項目中聯(lián)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機械柳工山推股份廈工股份
應付票據69.0720.0150.2113.468.0217.09
應付賬款105.6776.5444.4520.9325.114.85
應付款項合計174.7496.5594.6634.3933.1231.94
中聯(lián)重科中報新舊壞賬計提比例結果對比
賬齡應收賬款(億元)新壞賬計提比例舊壞賬計提比例新比例下的壞賬準備(億元)舊比例下的壞賬準備(億元)
1年以內(含1年)174.3311%5%1.7438.717
1至2年10.1346%10%0.6081.013
2至3年2.96115%15%0.4440.444
3至4年1.29640%35%0.5180.454
4至5年0.44770%50%0.3130.223
5年以上0.543100%100%0.5430.543
合計0.019----4.17011.394
工程機械行業(yè)“三巨頭”壞賬計提比例對比
應收賬款賬齡中聯(lián)重科壞賬計提比例(%)三一重工壞賬計提比例(%)徐工機械壞賬計提比例(%)
1年以內(含1年)150
1-2年61010
2-3年152050
3-4年4050100
4-5年7050100
5年以上10050100
綜合壞賬準備計提比例2.10%4.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