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徐工集團斥資120多億元、歷時1年多打造的四大制造基地竣工投產。今后,這“四大基地”將為徐工集團貢獻5000臺中大噸位起重機、4萬臺中大噸位裝載機和2萬臺成套混凝土機械產出能力,達產后新增總產能近400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全新的徐工機械。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25日在采訪中表示,“四大基地”投產后,徐工將向著今年營業(yè)收入1000億、2015年營業(yè)收入3000億的戰(zhàn)略目標高階前進。
戰(zhàn)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四大基地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改變,二是前進。”王民向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在三大產品領域,徐工要向著改變全球裝載機、成套混凝土機械產業(yè)格局的全新目標和全球起重機械的第一品牌全速前進。
據了解,全面竣工投產的徐工“四大基地”包括全地面起重機基地、裝載機智能化基地、混凝土泵送機械基地、混凝土攪拌機械基地,集聚了全地面起重機、裝載機、成套混凝土機械三大領域最前沿的工藝技術和最尖端的工藝裝備。
“四大基地凝聚了徐工幾十年的產業(yè)積淀,并新生出全新階段的全新亮點?!蓖趺裾f,四大基地的投產不僅意味著產能的提升,也是徐工戰(zhàn)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通過高度集約化、柔性化、智能化和全數字化管理,四大基地形成與國際最先進標桿企業(yè)同一平臺的精益制造和品質制造能力,并凸顯了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和堅持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的國家高端產業(yè)的方向性特點。
與此同時,徐工還突破性創(chuàng)造出6噸以上大噸位裝載機、120噸以上超大噸位起重機批量化在線制造的新模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徐工成功收購了全球著名的混凝土成套設備領導者德國施維英公司,有賴于后者的支持,也為徐工在成套混凝土機械板塊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據王民透露,7月份他就將親赴德國完成與施維英公司的交割。
發(fā)力混凝土領域
“過去我對混凝土領域并不是十分重視?!蓖趺裨诓稍L中坦言,徐工在混凝土領域的起步相較而言“比較晚”,但是很顯然,王民帶領的徐工集團正在對這一領域發(fā)起猛烈的攻勢。
在此次投產的4個基地中,就有混凝土泵送機械和混凝土攪拌機械2個基地涉及了混凝土領域。
對于混凝土領域這塊“短板”,徐工的高層并不諱言,但是徐工副總經理楊勇在交談中向中新網財經頻道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正是這一極具成長性的領域,為徐工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在最新發(fā)布的全國機械百強和全球工程機械50強排名中,徐工連續(xù)三年位居全國機械行業(yè)前4位,國內首家躋身全球工程機械前5強,并連續(xù)23年居全國工程機械第1位。
去年,徐工實現營業(yè)收入870億元,出口10.86億美元。而今年,徐工的目標是營業(yè)收入1000億元。
“我們海外市場的增長十分迅速,到目前已經完成了8億美元的出口,同比增長達到60%。”王民笑言,當前是“時間過半任務過半”,而對于今年出口16億美元的既定任務,看得出王民并沒有絲毫的擔憂。
“四大基地”集中制造大噸位、高技術產品
在采訪過程中,中新網財經頻道還發(fā)現,徐工此次新建成的“四大基地”雖然都集中于大噸位、高技術產品的制造,但是各有引人注目之處。
四大基地中,全地面起重機制造基地,承擔了全地面和中大噸位起重機的生產制造及所有產品的整機涂裝、調試及發(fā)車工序。率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世界上最大噸位、技術最為先進的我國首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就誕生這里。
而徐工僅用一年建成的現代化裝載機制造基地,其智能化水平是最大亮點。為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切割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在工藝建設過程中被大量運用,“此次的技術改造,徐工配置了大量的焊接機器人群,建成了2條自動化焊接線,無論是配置的數量還是使用的范圍在裝載機行業(yè)都是絕無僅有的,如裝載機鏟斗的整個焊接制造過程全部實現了無人化,大幅地降低了人工成本,顯著提高了焊接質量?!惫に嚱ㄔO負責人介紹說。
徐工混凝土泵送機械基地主要承擔以泵車為主、包括車載泵、拖泵、噴漿車等混凝土泵送類機械產品的研發(fā)和制造。據悉,新的混凝土采用集約化生產方式,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資源。基地達產后,單位面積產出值將達到行業(yè)平均水平的1.3倍,人均產出率將比原來提高65%,是主要競爭對手的1.5倍,均達到了行業(yè)最高水平。
這當中,混凝土攪拌機械產業(yè)基地的建成,則意味著徐工混凝土機械戰(zhàn)略板塊全線產品完成了一次重大的“集結”,“三車兩站”——混凝土泵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干混砂漿運輸車、混凝土攪拌站、干混砂漿攪拌站的產業(yè)格局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