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 年全年:銷售額增長 8%,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下降 10%
• 全球經濟大衰退,造成第四季度收益下滑
• 重組與增效方案加速進行
• 展望2009:巴斯夫預計 2009 年銷售額與 2008 年相比將出現下滑,息稅前收益將下滑幅度更大宏偉目標:收回資本成本,維持股息穩(wěn)定
• 全球經濟大衰退,造成第四季度收益下滑
• 重組與增效方案加速進行
• 展望2009:巴斯夫預計 2009 年銷售額與 2008 年相比將出現下滑,息稅前收益將下滑幅度更大宏偉目標:收回資本成本,維持股息穩(wěn)定
?。?/B>2009年2月26日,上海)巴斯夫 – The Chemical Company – 正迅速、果斷地采取行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
• 針對需求的大幅減少,對全球產能及投資進行相應調整;
• 并加速實施重組及增效方案
巴斯夫執(zhí)行董事會主席賀斌杰博士今天在德國路德維希港總部召開的年度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由于巴斯夫產品范圍極為廣泛,所以在這次經濟衰退中,我們比其它化工公司處于更有優(yōu)勢的地位。作物保護、營養(yǎng)品、化妝品、衛(wèi)生保健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等業(yè)務表現強勁,是確保公司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尤為重要的是,我們擁有非常穩(wěn)固的財務狀況,且是化工行業(yè)信用等級最好的企業(yè)之一。如往年一樣,穩(wěn)固的運營現金流始終是巴斯夫的優(yōu)勢之一,2008 年,我們的運營現金流大大超過了 20 億歐元?!?/DIV>
巴斯夫集團的財務狀況依然保持穩(wěn)定。2008 年年底,公司的產權比率約為 37%。巴斯夫集團債務總額為 145 億歐元,流動資金 28 億歐元。債務總額中約有 57% 為一年期以上的長期債務。公司中長期債務融資主要通過發(fā)行平衡年期的企業(yè)債券進行。雖然信貸市場形勢不利,但巴斯夫依然能夠毫無困難地以商業(yè)票據籌措到足夠的資金。
為保持公司的長期競爭力,巴斯夫正在加速實施其增效和重組方案,并將關閉巴斯夫集團旗下一些盈利狀況欠佳的裝置和生產基地。例如,已被列入關停對象的包括美國、亞洲和歐洲的涂料生產基地,以及亞洲的塑料原料裝置。通常,這些裝置將被新的資本投資項目取代?,F在,巴斯夫的關停速度較原計劃更快。不幸的是,2009 年全球將有 1500 多位員工因此失去工作。
2008 年收益穩(wěn)定
盡管遭遇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巴斯夫 – The Chemical Company – 2008 年全年收益依然保持穩(wěn)定。銷售額與 2007 年相比增長 8%,達到 623 億歐元。這主要得益于各業(yè)務部門更高的產品價格。然而,2008 年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且高于 2007 年平均水平,巴斯夫未能完全轉嫁高企的原料價格。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EBIT)原本即將創(chuàng)造新的紀錄,但由于第四季度的影響,到2008年底息稅前收益達到近69 億歐元,相比 2007 年的紀錄下滑 10 %。2008 年巴斯夫再次取得了高于資本成本的利潤達16 億歐元(2007 年為 29 億歐元)。
展望2009
“2009年巴斯夫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賀斌杰博士說:“2008 年第四季度巴斯夫的全球業(yè)務出現大幅下滑。2009 年開年以來,市場對于化學產品的需求并未回升,形勢尚未有逆轉的跡象。相反,我們銷售市場的形勢正在不斷惡化,產品價值鏈的庫存量仍然過高。因此,化工行業(yè)還將繼續(xù)萎縮?!?/DIV>
巴斯夫是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The Chemical Company。公司的產品范圍包括從原油和天然氣、化學品、塑料、特性化學品、農用產品到精細化學品。作為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巴斯夫幫助各行各業(yè)的客戶取得更大成功。通過提供高價值產品和智能解決方案, 巴斯夫在應對全球面臨的問題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氣候保護、能源效率、營養(yǎng)以及交通運輸與移動通訊領域等。2008年,巴斯夫全球員工近97,000名,銷售額超過620億歐元。若想獲得更多關于巴斯夫的信息,請訪問: www.basf.com。
本新聞稿內容包含以巴斯夫管理層的當前預計、估計和期望以及現有信息為基礎的前瞻性聲明。 這些聲明并不保證未來的業(yè)績,聲明中涉及難以預計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并且對未來事件的假設并不精確。 許多因素可能導致巴斯夫的實際結果、業(yè)績或成就與這些聲明明示或默示的情況不一致。 對于本新聞稿包含的前瞻性聲明,我們不承擔任何更新責任。
賀斌杰博士表示,目前的所有預測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巴斯夫對2009年的大體預測主要基于以下宏觀經濟條件:
• 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下降0.3%),工業(yè)化國家下降尤為明顯(下降1.6%);全球化學品產量下滑(下降2.0%,除藥品)
• 歐元/美元匯率均值為1.30
• 2009 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 50 美元/桶
盡管巴斯夫已將汽巴和 Revus Energy收歸旗下,但預計 2009 年銷售額與 2008 年相比仍將有所下滑,而息稅前收益將由于受到整合成本因素的不利影響,下滑幅度可能更大。然而,巴斯夫的目標是至少收回資本成本,維持股息穩(wěn)定?!霸诋斍敖洕蝿菹?,這些目標都堪稱雄心壯志?!?賀斌杰博士說,“為確保巴斯夫獲得長期成功,我們還計劃繼續(xù)在研發(fā)上的投入,將保持前幾年的水平。”
原油與天然氣業(yè)務銷售額大增
2008年化學品業(yè)務的銷售額與 2007 年相比增長10%,這主要得益于成功轉嫁大幅上漲的原材料價格?;瘜W品部息稅前收益下滑,主要原因有裂解產品利潤下滑、美國颶風導致裝置關閉、以及年底需求大幅萎縮。
受不利的匯率因素影響,塑料業(yè)務的銷售額下降了3%。收益減少主要是由特性聚合物部銷量減少、利潤下滑以及第四季度產能利用率降低和存貨跌價等因素造成的。
特性產品業(yè)務的銷售額與 2007 年相比略有上升(增長1%),丙烯酸及分散體部對此功不可沒。由于護理化學品部的收益進一步提高,特性產品業(yè)務的整體收益也隨之增長。
受催化劑及涂料業(yè)務部銷售額走低的影響,功能性解決方案業(yè)務的銷售額略有下滑(下降1%)。受汽車和建筑行業(yè)需求萎縮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該業(yè)務旗下所有部門的收益均出現下滑,利潤也受到負面影響。
農業(yè)解決方案業(yè)務的銷售額增長了 9%,這主要由于農業(yè)產品價格攀升,因此對農作物保護產品的市場需求劇增。由于銷量及利潤均有所增加,該部門收益出現強勁增長。
2008 年由于石油平均價格高漲以及天然氣貿易銷售額增長,原油與天然氣業(yè)務銷售額大幅上升(增長 37 %)。該業(yè)務收益與 2007 年相比有所增長,最主要得益于較高的石油價格導致勘探和生產業(yè)務部門收益增長。
歐洲及南美銷售額增長
2008 年,歐洲的銷售額(根據公司所在地)增長了 13 %,達到387億歐元。2008 年下半年經濟局勢惡化,但全年息稅前收益仍達到了 58 億歐元,遠高于 2007 年水平,其中原油及天然氣業(yè)務貢獻顯著。
北美的銷售額以當地貨幣計增長 8%;若以歐元計算,則下降約 1%。從 2008 年下半年開始,該地區(qū)經濟環(huán)境不斷惡化,國內需求大幅萎縮。由于裝置關閉、利潤減少、第四季度整體業(yè)務下滑,該地區(qū)全年息稅前收益下降了 90%,為 7300 萬歐元。另外,受長期資產減值等不利因素影響,收益也出現下滑。
以當地貨幣計算,亞太區(qū)的銷售額與2007年相比增長 4%;若以歐元計算則略有下降,為 87億歐元。受化學品、塑料和功能性解決方案等業(yè)務收益下滑的影響,亞太區(qū)2008年的息稅前收益大幅下滑至 2.54 億歐元,較 2007 年下降 5.74億 歐元。特性產品及農業(yè)解決方案業(yè)務的收益則有所增長。
南美、非洲及中東地區(qū)的銷售額以當地貨幣計增長 12%;若以歐元計算則增長7%。息稅前收益增長 1%,達到 3.14 億歐元。這主要得益于農業(yè)解決方案業(yè)務在南美地區(qū)的優(yōu)異表現以及護理化學品業(yè)務的強勁增長。
關于巴斯夫
巴斯夫是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The Chemical Company。公司的產品范圍包括從原油和天然氣、化學品、塑料、特性化學品、農用產品到精細化學品。作為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巴斯夫幫助各行各業(yè)的客戶取得更大成功。通過提供高價值產品和智能解決方案, 巴斯夫在應對全球面臨的問題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氣候保護、能源效率、營養(yǎng)以及交通運輸與移動通訊領域等。2008年,巴斯夫全球員工近97,000名,銷售額超過620億歐元。若想獲得更多關于巴斯夫的信息,請訪問: www.basf.com。
巴斯夫與大中華市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從那時起巴斯夫就是中國的忠實合作伙伴。它是中國化工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商之一,2008年,公司在大中華區(qū)員工人數接近6,300名,擁有23個巴斯夫全資子公司和10個巴斯夫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qū)的銷售額約為42億歐元。欲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陸www.greater-china.basf.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內容包含以巴斯夫管理層的當前預計、估計和期望以及現有信息為基礎的前瞻性聲明。 這些聲明并不保證未來的業(yè)績,聲明中涉及難以預計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并且對未來事件的假設并不精確。 許多因素可能導致巴斯夫的實際結果、業(yè)績或成就與這些聲明明示或默示的情況不一致。 對于本新聞稿包含的前瞻性聲明,我們不承擔任何更新責任。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