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砌塊的選材、收縮率和相對含水率、儲存條件幾方面對強化砌塊的產(chǎn)品質(zhì)量管理進行了闡述,介紹了優(yōu)化建筑結(jié)構設計技術,并對其施工技術方面進行了論述,以保證工程實體的質(zhì)量。
關鍵詞:混凝土砌塊,質(zhì)量管理,結(jié)構設計,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 TU522. 31 文獻標識碼:A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作為一種全新的建筑材料,已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工程中,為提高工程質(zhì)量,應對砌筑過程進行全程跟蹤控制。
1 強化砌塊產(chǎn)品質(zhì)量管理
1. 1 從選材上要嚴格控制
砌塊由普通混凝土制成,是水泥混凝土制品,主規(guī)格為390 mm×190 mm×190 mm 單排通孔,孔洞率在35 %~50 %之間,砌塊最小外壁厚應不小于30 mm ,最小肋厚應不小于25 mm ,砌塊中肋鋪漿面一端厚度宜為邊肋的1. 5 倍,砌塊端部局部凸出的長度不宜大于5 mm。這是為了保證組砌成的砌體重疊的上下肋基本能對上,否則會導致上下肋錯位較大,甚至中肋完全不能接觸,而形成只有砌塊的兩個外壁接觸,這會顯著降低砌體的抗壓強度,并因此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也很難滿足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砌塊水平灰縫飽滿度的要求。為保證質(zhì)量,應選取生產(chǎn)工藝成熟,養(yǎng)護條件好的廠家產(chǎn)品。
1. 2 控制砌塊的收縮率和相對含水率
砌塊的含水率大小是影響砌塊建筑開裂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其進行控制,并使其不大于使用地點的相對濕度。砌塊的收縮率和相對含水率應符合表1 的規(guī)定。按表1 規(guī)定要求生產(chǎn)的砌塊,可將砌塊的大部分干燥收縮在其進入施工現(xiàn)場或在上墻砌筑之前完成,這就有效地防止了砌塊建筑的開裂問題。
1. 3 保證砌塊產(chǎn)品儲存條件
堆放混凝土砌塊的場地應平整,要做好防雨措施。施工時砌塊不宜露天堆放,尤其在春、夏兩季,應堆在有遮蓋的地方,如條件所限只能在露天堆放時,應堆放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做好排水處理。
表1 砌塊的收縮率和相對含水率
2 優(yōu)化建筑結(jié)構設計技術
2. 1 建筑及節(jié)能設計
常用的標準砌塊實際尺寸為390 mm(長) ×190 mm(寬) ×190 mm(高) ,加10 mm 灰縫的標志尺寸為400 mm ×200 mm ×200 mm。因此該種砌塊的合理模數(shù)應為2 M ( M = 100 mm) ,即墻斷的平面尺寸及豎向尺寸應為200 mm 的倍數(shù),這樣可以減少異型砌塊的用量及現(xiàn)場切割工作量,簡化了材料的生產(chǎn)及施工操作,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水平和豎向可采用nM 模數(shù)。
在砌塊住宅建筑的門廳和樓梯間內(nèi),應安排好豎向水、電管線用的管道井以及各種表盒的位置,并保證表盒安裝后的樓梯及通道的尺寸符合有關規(guī)范要求。當需要在墻面上開邊長不小于500 mm 的洞時,在開洞墻面設芯柱和鋼筋混凝土帶,形成封閉框架式的墻體,提高其抗裂能力。
衛(wèi)生間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四周墻下面應設置高度不小于200 mm 的混凝土止水帶,內(nèi)墻粉刷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砌塊建筑的外墻可采用外保溫、內(nèi)保溫或帶有空氣間層和不帶有空氣間層的夾心復合保溫技術。一般情況下,宜采用外墻外保溫技術。
2. 2 結(jié)構設計與抗裂措施
因砌塊建筑對地基不均勻沉降較為敏感,故應加強基礎整體剛度??稍诨A底板處設一素混凝土梁,其寬度可比砌塊墻體稍寬,這樣既可以將墻體傳下的線荷載擴散在較大范圍,使基礎底板受力均勻,又可使砌塊從同一水平高度開始砌筑,減少所用砌塊規(guī)格的數(shù)量。在樓、屋蓋處的所有縱橫墻上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塊作模,圈梁設在同一水平,并交圈閉合。圈梁的截面高度宜為塊高的倍數(shù),且不宜小于200 mm。圈梁的配筋不宜少于4<12 ,箍筋<6 @200 (當圈梁兼作過梁時,應適當加密箍筋) ?;炷恋膹姸鹊燃壊粦陀贑20 。
從結(jié)構受力的角度,應在外墻四角、大房間四角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加強,在其他部位采用芯柱。芯柱之間、芯柱與構造柱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但不宜大于2 m。由于砌塊孔大、壁薄、塊高,且砌塊質(zhì)地平整,與砂漿的粘附力差,砌塊砌體抗拉、抗剪強度僅是燒結(jié)普通磚抗拉、抗剪強度的50 % ,因此砌筑砌塊的砂漿應采用高粘結(jié)性、和易性保水性好、強度較高的專用砂漿。砌塊砌體灌孔混凝土應采用高流態(tài)微膨脹和高強度混凝土,其坍落度不宜小于180 mm ,強度等級不宜低于塊體強度等級的2 倍,再通過適當?shù)恼駬v可保證芯柱混凝土與砌塊粘結(jié),提高砌塊結(jié)構的整體性和抗震抗裂能力。
在頂層和底層設置通長鋼筋混凝土窗臺梁,窗臺梁的截面高度宜為200 mm ,配筋不少于4<10 。當?shù)讓油饪v墻上洞口的寬度大于2 m 時,應加大窗臺梁的配筋,以抵抗地基凈反力。有效地抑制窗臺下45°角斜裂縫。
3 完善施工工藝和方法
3. 1 技術培訓、持證上崗
混凝土空心砌塊是不同于粘土磚的新型建筑材料,砌塊建筑施工工藝不同于粘土磚建筑施工,不能套用磚混結(jié)構施工,而應在了解砌塊材性特點、掌握結(jié)構關鍵部位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砌塊工程施工的工藝、方法、措施。施工前,對操作工人進行技術培訓、作業(yè)交底。
3. 2 材料控制是保證,質(zhì)量控制是關鍵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 5 ,住宅和其他民用建筑墻體均應使用不得低于一等品等級的砌塊,嚴禁使用有豎向裂縫、斷裂、齡期不足28 d 的小砌塊即外表明顯受潮的小砌塊進行砌筑。同一工程項目應采用同一生產(chǎn)廠家的產(chǎn)品,尤其同一樓層不得采用兩個及以上廠家的砌塊。砌塊砌筑前不得澆水,在施工期間氣候異常炎熱干燥時,可在砌筑前稍噴水濕潤。
砌塊墻體內(nèi)不得混砌粘土磚或其他墻體材料,如有必要鑲砌時,可采用與本砌塊材料強度同等級的預制混凝土塊。
3. 3 堅持正確的施工方法以保證砌筑質(zhì)量
小砌塊的砌筑形式應每皮順砌,上下皮小砌塊應對孔并且豎縫相互錯開1/ 2 主規(guī)格砌塊長度,否則應在此水平灰縫中設<4焊接鋼筋網(wǎng)片,網(wǎng)片兩端距離該豎縫分別不得小于400 mm ,豎向縫不得超過兩皮小砌塊,砌筑中撬動或碰撞已砌筑的小砌塊,應清除原砂漿,重新砌筑。砌筑時砌塊坐漿面朝上,砂漿隨鋪隨砌,墻體灰縫應橫平豎直,水平灰縫應滿鋪砌塊全部壁肋,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應控制在8 mm~12 mm 之間。
正常施工條件下,砌塊墻體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 4 m 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nèi)。墻體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其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 3 ,且應通順、密實;臨時間斷處留斜槎有困難時,也可砌成直槎,但必須做成陽槎,并按規(guī)定設置拉結(jié)筋。外墻的轉(zhuǎn)角處嚴禁留直槎。
3. 4 重視芯柱、構造柱的施工
在地震作用下芯柱、構造柱可有效地約束砌體,提高其抗震能力,芯柱構造柱施工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工程抗震性能,因此芯柱、構造柱施工工序成為質(zhì)量控制的重點。芯柱所用砌塊,應采用不封底砌塊,以使芯柱能貫通澆筑;在樓、地面砌筑第一皮砌塊時,芯柱位置側(cè)面應預留孔洞或特制開口砌塊;澆灌混凝土前,必須清除砌塊芯柱孔洞內(nèi)的雜物,并用水沖洗干凈,同時綁扎固定鋼筋;芯柱鋼筋應與地圈梁的插筋搭接,上下樓層的鋼筋可分段搭接;芯柱混凝土應在砌完一個砌筑高度后連續(xù)分層澆灌,灌孔后芯柱應低于最上一皮砌塊表面30 mm~50 mm;為了保證芯柱混凝土密實,在澆灌混凝土前,底部應先注入適量的與混凝土等級相同的水泥砂漿?;炷撂涠葢恍∮? cm ,宜采用坍落度為10 cm~12 cm 的流動性混凝土,并分層澆灌搗實,每澆灌400 mm~500 mm 高度應搗實一次或邊澆灌邊搗實;芯柱沿墻高每隔600 mm 應設置鋼筋或直徑4 mm 鋼筋網(wǎng)片與墻體拉結(jié),伸入墻內(nèi)長度不小于1 m。
3. 5 勾縫必不可少,抹灰要選擇時機
勾縫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可消除砌體灰縫中初始狀態(tài)的微細裂縫,砌筑一定面積后,應隨即進行勾縫。在抹灰前,應檢查施工洞、腳手眼等后填洞口的補砌,混水砌體外墻面的抹灰,宜在砌體砌筑完成后45 d 進行,當框架頂層填充墻采用此材料時,墻面粉刷應采取滿鋪鍍鋅鋼絲網(wǎng)等措施;為了減少因溫差而產(chǎn)生的墻體裂縫,房屋頂層墻體抹灰應待鋼筋混凝土平屋面保溫層隔熱層施工完成后方可進行。
因此,只有從原材料、設計、施工等幾個方面加強控制,才能保證砌體的質(zhì)量和減少墻體的裂縫。
參考文獻:
[1]DGJ 32/ J1622005 ,住宅工程質(zhì)量通病控制標準[S] .
[2] GB 5020322002 ,砌體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S] .
[3] GB 82392199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S] .
[4] GB 5000322001 ,砌體結(jié)構設計規(guī)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