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混凝土外加劑的出現和應用以及外加劑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混凝土;外加劑;施工應用
一、概述:
外加劑日益廣泛的應用對混凝土施工技術帶來的益處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時至今日,仍有少數人對外加劑的作用不甚了解,以為外加劑可有可無,以為摻入外加劑早期效果好,后期效果未必就好,為求穩(wěn)妥,不用為妙。因此,全面地、深刻地認識外加劑對混凝土的影響,不斷地更新知識,以滿足工程建設發(fā)展的需要,仍然是十分迫切而困難的工作。
混凝土外加劑,其實并非是新事物,在混凝土中摻用外加劑早在我國修建秦長城和古羅馬時期興修的建筑物里就已經使用,諸如:動物血、蛋清、桐油、糯米汁等原料,只是到了近年才弄清楚它們的機理,例如動物血是一種膠凝材料顆粒分散劑,摻動物血等于摻了減水劑。
進入20世紀以來,以混凝土為建筑材料的工程得到飛速的發(fā)展,它已成為橋梁、公路、大壩、工民建筑、商業(yè)大廈等必不可少的材料,現今世界最高建筑物是一座混凝土樓房,即1998年在馬來西亞建成的Petronas雙塔樓,這標志著混凝土施工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但令人吃驚的是,混凝土領域的這些進展,并不是水泥生產領域的進展,而主要是通過外加劑領域的進展所帶來的結果。
筆者參加了2002年10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外加劑學會成立20周年暨第十屆全國外加劑學術交流會”,2003年元月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砼外加劑與砼技術暨建筑綜合技術研討會”。在這兩個會上,許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對外加劑與砼技術作了許多精辟的論述,認為20世紀40年代開發(fā)的引氣劑改變了砼技術的面貌。而高效減水劑是另一次重大突破,它必將在今后許多年里對砼的生產應用帶來巨大影響。
二、外加劑的發(fā)展與應用
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首先提出來的高強混凝土(HSC)、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新概念,其基本要求是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工作性和高強度。由于工程發(fā)展的需要,如高層化、泵送流態(tài)、大荷載、大跨度、大體積、快速搶修及特種工程的特殊要求等,都是依靠外加劑來實現的。同時也促進了混凝土外加劑的發(fā)展。
由于高效減水劑的應用,使混凝土在拌合過程中的水灰比大幅度地降低,從而使混凝土能夠迅速硬化,提高砼的密實度,強度大大提高。
如今,混凝土外加劑正向高效多功能和復合化的方向發(fā)展,采用復合外加劑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增加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減少坍落度損失,調節(jié)水泥的水化硬化過程(早強、高強、緩凝、延緩水泥水化放熱等),提高混凝土體積穩(wěn)定性(微膨脹補償收縮、防滲抗裂等),以及滿足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某些特殊要求,因此,外加劑已經成為配制混凝土五種原材料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當今世界一些先進國家混凝土外加劑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摻外加劑的混凝土總量占混凝土總量的75-90%,而我國摻外加劑的混凝土量還不到混凝土總量的30%。
上世紀80年代是我國外加劑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外加劑的品種也發(fā)展較快。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等)和沿海地區(qū),外加劑使用率已達到70%以上,與發(fā)達國家相差不大。但從全國利用外加劑的平均水平來看,外加劑的應用還是落后的。
三、工程實例:
之一:2000年6月,桂林市陽橋重建工程,在澆筑四號橋面時,正值桂林高溫炎熱酷暑,氣溫高達
之二:2002年8月湖南省長沙市最大的立交橋——五家?guī)X立交橋,采用預拌混凝土,因為攪拌站與工地距離較遠,因此,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在8H左右。該工程選擇使用了復合的早強型緩凝泵送劑,使混凝土施工取得了很大成功。
四、結束語:
近年來在全國外加劑學會的努力推動下,外加劑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從質量、數量、品種上都有顯著的進步,從木質素系、萘系等品種到今天已經有新的諸如氨基磺酸鹽減水劑、共聚羧酸減水劑等。
混凝土外加劑的大量出現和應用,大大地推動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發(fā)展。外加劑與混凝土施工技術是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沒有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和需要也就沒有混凝土外加劑的發(fā)展。反之,如果沒有混凝土外加劑的支持和介入,混凝土技術也不能進步。如今混凝土施工技術已經在向高層、水中、地下發(fā)展著的時期,把傳統(tǒng)的混凝土向現代化變革的時期,哪一方面都離不開外加劑。所以外加劑的進步和發(fā)展推動著混凝土的進步和發(fā)展,而混凝土的進步和發(fā)展也推動著整個工程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這充分顯示了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威力。
作者簡介: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外加劑專業(yè)委員會會員
桂林市盛立混凝土外加劑有限公司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