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預應力結構理論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 | |
會議主題: |
預應力的工程應用與最新進展 |
隸屬學科: |
土木工程 |
會議類型: |
國內會議 |
會議時間: |
2006年11月 |
舉辦城市: |
中國 上海 |
會議地點: |
|
主辦單位: |
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預應力分會 同濟大學 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 |
承辦單位: |
同濟大學建工系、上海土木工程學會預應力專業(yè)委員會 |
協(xié)辦單位: |
上海同吉預應力工程有限公司 |
會議簡介: |
為了加強我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工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交流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應用成果,探討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工程領域的發(fā)展,定于2006年11月在上海召開全國 第四屆全國預應力混凝土學術會議。 |
本屆會議以“研究、應用與合作”為主題,旨在促進預應力結構工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為學術界、工程界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提供平臺。屆時將組織學術交流和相關的參觀、展示活動;邀請預應力結構基本理論研究方面的學者及土木結構工程領域的專家作綜述報告和專題報告;同時,會議還將組織探討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之間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途徑。誠摯歡迎科研、高校、設計、施工單位和相關技術管理部門的專家、學者、研究生及工程技術人員積極投稿并參加會議。 | |
論文提要:論文作者需提交一篇 500 字左右的論文摘要,最好通過 E-mail 以 Microsoft Word 附件形式發(fā)送,或傳真、郵寄一份論文摘要復印件( A4 紙)亦可。論文摘要還應包括下列內容:論文題目和作者、單位名稱、作者的郵寄地址、電話號碼、傳真號碼和 E-mail 地址。論文全文:論文集由 《工業(yè)建筑》增刊 正式出版,論文一律要求在其他學術期刊和會議未曾發(fā)表和宣讀過的。在收到提要接收通知后即可投遞論文全文,如因時間不足也可直接投遞論文全文,論文格式第一號通知中附帶,或到網上下載( http://www.tjpec.com )。 | |
征文范圍及要求: |
議題 : 凡是與預應力混凝土有關的內容都是本屆會議的議題,特別鼓勵以下議題參加交流: 1. 預應力混凝土的工程應用,預應力混凝土工程設計的新問題及對策,預應力混凝土的韌性與結構性能和結構設計的關系,預應力混凝土用于結構抗裂和裂縫控制、分層、部分、局部增強結構和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商品預應力混凝土的配制與施工技術,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的設計、施工與試驗檢驗,加固、修補及搶修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的設計與施工,國內外與預應力混凝土有關的設計、施工及試驗檢驗標準的評述與分析 2. 預應力混凝土及其結構的耐久性暴露或海洋環(huán)境下預應力混凝土及其配筋結構的耐腐蝕性,預應力混凝土的耐候性,典型預應力混凝土工程長期使用性能的調查分析 3. 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最新進展,預應力筋的張拉技術研究,預應力材料的發(fā)展及其應用,預應力材料的防腐方法研究,預應力錨具和錨固技術研究 |
會議議題: |
1. 預應力混凝土的工程應用 |
2. 預應力混凝土及其結構的耐久性 | |
3. 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最新進展 | |
4.新型預應力結構理論及應用進展 | |
論文集為以下檢索源: |
無 |
顧問: |
杜拱辰、黃鼎業(yè)、呂志濤、董石麟、劉建航、陸欽贄、柯長華、趙丕華、黎萬策、朱龍、沈祖炎、陸光閭、沈恭、李國強、顧祥林 、張其林 |
主任委員: |
黃鼎業(yè) |
副主任委員: |
李佩勛、李良杰、鄧景紋、汪大綏 |
秘書長: |
熊學玉 |
委員: |
(以姓氏筆畫為序) |
丁永貴、馬克儉、王濱夫、王長祥、王文喜、王曉波、孫強、朱萬旭、鄧景紋、朱偉、劉建紅、劉志偉、劉玉擎、汪大綏、李韶平、李春祥、李晨光、李國平、李良杰、李佩勛、李培斌、李唐寧、李亞明、蘇小卒、束七元、束偉農、肖麗、房貞政、南建林、張愛林、張乃榮、張瀑、張正基、陳東杰、陳文艷、陳磊、范民權、范重、金偉良、季征宇、孟少平、周建龍、周質炎、鄭文忠、賀憲成、秦士洪、趙文海、趙艷林、趙金誠、鄭毅敏、胡祖光、徐棟、顧嗣淳、顧渭建、原政、郭彥林、陶唏暝、崔伯臻、葛家琪、蔡躍、雷波、雷麗英、熊學玉、薛偉辰 、曾志興 | |
[ 報名投稿信息 ] | |
投稿截稿日期: |
|
論文錄用通知日期: |
|
論文修訂稿截止日期: |
不詳 |
會議報到日期: |
2006 年11月 |
會議報到地點: |
同濟大學 |
會議網站: |
|
[ 會務組聯(lián)系方式 ] | |
聯(lián)系人: |
張彩紅、 汪繼恕、李明 |
聯(lián)系電話: |
021-65980375 |
傳真: |
021-65983460 |
E-mail : |
|
協(xié)助會議網站: |
|
通訊地址: |
四平路 1239 號同濟大學預應力研究所 |
郵政編碼: |
2000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