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應用技術 » 正文

火災后鋼筋混凝土結構檢測與加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07-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建協金橋網  作者:建協金橋網
核心提示:火災后鋼筋混凝土結構檢測與加固

    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遭受火災后,由于高溫的影響,混凝土材料會發(fā)生  化學變化,強度和延性降低,導致整個結構和構件的物理力學性能降低,產生損傷。如何對火災后的建筑進行檢測評定和加固,減少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一、火災后建筑物的檢測鑒定

    l、火溫的判定
    在進行火災后結構鑒定,鑒定者所能見到的是火災后的殘留現場。因此,需建立一個科學推理判斷方法,I來推斷每一個結構構件在火災過程中構件內部溫度的分布,火災過程結構構件的內力狀況,以便分析·結構損傷狀況和殘余承載能力、判斷結構的安全狀況、提出加固、維修的建議。
    通常,構件表面溫度與室內火焰溫度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并互由于受火面不同,構件截面溫度分布也不同。判定方法主要有:
    鋼筋的強度隨受火溫度的升高而不斷降低,其變化與鋼筋品種有關。 對于普通熱軋鋼筋,當溫度小于300℃時,其屈服強度降低不到10%,而當溫度升高到600℃時,其屈服強度只剩下常溫時的50%左右,屈服臺階也隨溫度的升高逐漸消失。鋼筋的彈性模量隨溫度的升高而不斷降低,在20—1000℃范圍內,可用兩個方程來表述:

    2、火災對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的影響
    由于鋼筋膨脹系數大于混凝土的膨脹系數,混凝土環(huán)向擠壓鋼筋,從而使鋼筋和混凝土值間的粘結力增大3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由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變形差異增大;以及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降低和混凝土.產生內部裂縫,從而使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逐漸降低直至完全破壞。
    另外,在火災初期,混凝土構件受熱表面層發(fā)生的塊狀爆炸性脫落現  象,稱為混凝土的爆裂。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混凝土結構的耐火性能,  尤其是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炷恋谋褧е聵嫾孛鏈p小和鋼筋直接暴露于火中,造成構件承載力迅速降低,甚至失去支持能力,發(fā)生倒塌破壞。

    二、火災后建筑物的檢測鑒定

    l、火溫的判定
    在進行火災后結構鑒定,鑒定者所能見到的是火災后的殘留現場。因此,需有建立有一個科學推理判斷方法,來推斷每一個結構構件在火災過程中構件內部溫度的分布,火災過程結構構件的內力狀況,以便分析結構損傷狀況和殘余承載能力、判斷結構的安全狀況、提出加固、維修的建議。
    通常,構件表面溫度與室內火焰溫度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并由于受火面不同,構件截面溫度分布也不同。判定方法主要有:(1)根據燃燒時間推斷火災溫度。我國采用IS0834火災時間—溫度標準曲線。
    T=3451g(8t十1)十T。
    式中:T-標準溫度(℃),T。-環(huán)境溫度(℃),t-火災經歷時間(min)
    (2)根據殘留物的燒損特征判定火災溫度。按照火場殘留物和金屬變態(tài)狀況,判定火場最低或最高溫度。
    (3)根據結構構件燒損外觀特征判定火災溫度。主要是根據結構構件的顏色、裂縫,混凝土構件的爆裂和疏松情況推斷構件的受火溫度。
    (4)根據結構燒損厚度判定。
    (5)根據鋼筋強度變化判定。
    (6)回彈法。遭受火災的混凝土其表面硬度能夠反映其火災損傷的  程度,通過大量的標定試驗也可以判定火災溫度以及混凝土的強度。
    2、結構構件火災后抗力的計算及結構的加固原則和方法“1E”
    火災后混凝土構件的抗力計算方法與普通混凝土構件的計算方法不盡相同,它們的區(qū)別在于火災后的混凝土強度和鋼筋強度的取值不同??杉俣ɑ馂暮髽嫾慕孛鏋樵孛鏈p去燒損層的厚度,混凝土的強度取折減后的強度,鋼筋強度取火災后鋼筋強度再乘以主筋平均折減系數。加固設計應考慮結構的整體性,盡可能保留原結構7避免改變整體結構的動力特性,從而傷害或降低整體的抗震性能。加固結構屬二次受力結構,加固前原結構已受力,并且控制這截面或構件的工作應力,應變水平都較高。加固結構屬二次受力組合結構,新舊結構能否共同工作是加固效果的關鍵,新舊結構的結合面的處理是工作的重點。特別是新舊結構工作應變差較大,結合面往往是薄弱環(huán)節(jié),會出現拉、壓、彎、剪等復雜應力。在受彎或偏壓狀態(tài)下,剪應力會相當大,故有效傳遞是控制條件。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