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名稱: 混凝土泵送劑
標準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材行業(yè)標準
標準號: JC 473-92
標準發(fā)布單位:國家建筑材料工業(yè)局
標準發(fā)布日期: 1992-07-06發(fā)布
標準實施日期: 1993-02-01實施
正文:
1 主題內(nèi)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混凝土泵送劑的定義、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包裝和貯存等。
本標準適用于水泥混凝土中摻用的泵送劑(以下簡稱泵送劑)。
2 引用標準
GB 8075 混凝土外加劑分類、命名與定義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劑
GB 8077 混凝土外加劑勻質(zhì)性試驗方法
GBJ 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
JC 475 混凝土防凍劑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3 術語
31 泵送劑
能改善混凝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劑。
32 基準混凝土
按照本標準試驗條件配制的不摻泵送劑的混凝土。
33 受檢混凝土
按照本標準試驗條件配制的摻泵送劑的混凝土。
4 技術要求
41 泵送劑的勻質(zhì)性
泵送劑勻質(zhì)性應符合表1的要求
項目 指標
含固量或含水量 a. 液體泵送劑,應在生產(chǎn)廠控制值的相對量的3%之內(nèi)
b.固體泵送劑,應在生產(chǎn)廠控制值的相對量的5%之內(nèi)
密度 液體泵送劑,應在生產(chǎn)廠控制值的±0.02之內(nèi)
氯離子含量 應在生產(chǎn)廠控制值的相對量的5%之內(nèi)
細度 應在生產(chǎn)廠控制值的±2%之內(nèi)
水泥凈漿流動度 應不小于生產(chǎn)廠控制值的95%
42 受檢混凝土的性能
受檢混凝土應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項目 一等品 合格品
坍落度增加值,cm 不小于 10 8
常壓泌水率比,% 不大于 100 120
壓力泌水率比,% 不大于 95 100
含氣量,% 不大于 45 55
30min 12 10
坍落度保留值,cm 60min 10 8
3d 85 80
7d 85 80
抗壓強度比,% 不小于 28d 85 80
90d 85 80
收縮率比,% 不大于 90d 85 80
相對耐久性[1)],% 200次≥80%或≥300
注:1)“200次≥80”表示將28天齡期的受檢混凝土試件凍融循環(huán)200次后,動彈性?!?nbsp; 量保留值不小于80%;“≥300”表示28天齡期的試件凍融循環(huán)后,動彈性模量保留值等于80%時,受檢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的比值不小于300%。相對耐久性不 作為泵送劑的控制指標,但當泵送劑用于抗凍融要求的混凝土時,必須滿足此要求。
5 試驗方法
51 泵送劑的勻質(zhì)性
泵送劑的含固量或含水量、密度、氯離子含量、細度、水泥凈漿流動度按照GB 8077規(guī)定進行試驗。
52 受檢混凝土的性能
521 材料
混凝土所用材料應符合GB 8076第31條的規(guī)定。但砂為二區(qū)中砂,細度模數(shù)為24~28,含水率小于2%。
522 配合比基準混凝土配合比按JGJ 55 進行設計,受檢混凝土配合比與基準混凝土相同。
5221 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時,330±5kg/[m[3];采用碎石時,340±5kg/m[3]。
5222 砂率:42%。
5223 泵送劑摻量:按泵送劑生產(chǎn)單位推薦摻量的下限值。
5224 用水量:Y尖使基準混凝土坍落度為8±1cm,受檢混凝土坍落度為18±1cm。
523 攪拌
應符合GB 8076第33條的規(guī)定。
524 試樣數(shù)量
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
項目 試驗類別 混凝土拌 每批取 受檢混凝土 基準混凝土
合批數(shù) 拌數(shù)目 總?cè)訑?shù) 總?cè)訑?shù)
坍落度增加值 新拌混凝土
常壓泌水率比 新拌混凝土
壓力泌水率比 新拌混凝土
含氣量 新拌混凝土 1次 3次 3次
凝結(jié)時間差 新拌混凝土 3
坍落度保留值 新拌混凝土
抗壓強度比 硬化混凝土 12塊 36塊 36塊
收縮率比 硬化混凝土
相對耐久性 硬化混凝土 1塊 3塊 3塊
鋼筋銹蝕 新拌或硬化砂漿 —
525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5251 坍落度增加值坍落度按照GBJ 80進行試驗。結(jié)果以三次試驗的平均值表示,精確到0.1cm。
5252 常壓泌水率比按照GB 8076第353進行試驗。
5253 壓力泌水率比
52531 儀器壓力泌水儀,主要由壓力表、活節(jié)螺栓、篩網(wǎng)等部件構(gòu)成,如下圖所示。其工作活塞壓強為35MPa,工作活塞公稱直徑為125mm,混凝土容積為1.66L,篩網(wǎng)孔徑為0.335mm。
52532 試驗步驟將混凝土拌合物裝入試料筒內(nèi),用搗棒由外圍向中心均勻插搗25次,將儀器按規(guī)定安裝完畢。稱取混凝土質(zhì)量G0,盡快給混凝土加壓至3.5MPa,立即打開泌水管閥門,同時開始計時,并保持恒壓,泌出的水接入1000mL量筒內(nèi)。加壓10s后讀取泌水量V10,加壓140s后讀取泌水量V140。
52533 結(jié)果計算與評定
a. 壓力泌水率按式(1)計算:
V10
Bp=---------×100………………………………………(1)
V140
式中:Bp——壓力泌水率,%;
V10——加壓10s時的泌水量,mL;
V140——加壓140s時的泌水量,mL。
結(jié)果以三次試驗的平均值表示,精確至0.1%。
b. 壓力泌水率比按式(2)計算,精確至1%:
BpA
Rb=---------×100………………………………………(2)
Bpo
式中:Rb——壓力泌水率比,%;
Bpo——基準混凝土壓力泌水率,%;
BpA——受檢混凝土的壓力泌水率,%。
5254 含氣量
按照GB 8076第352進行試驗。
5255 坍落度保留值
出盤的混凝土拌合物按GBJ 80進行坍落度試驗后得坍落度值H0;立即將全部物料裝入鐵桶或塑料桶內(nèi),用蓋子或塑料布密封。存入30min后將桶內(nèi)物料倒在拌料板上,用鐵鍬翻拌兩次,進行坍落度試驗得出30min坍落度保留值H30;再將全部物料裝入桶內(nèi),密封再存放30min,用上法再測定一次,得出60min坍落度保留值H60。坍落度按照GBJ 80進行試驗。
5256 凝結(jié)時間差按GB 8076進行試驗。
526 硬化混凝土性能
5261 抗壓強度比按照GB 8076第361進行試驗。
5262 收縮率比按照GB 8076第362進行試驗。
5263 相對耐久性按照GB 8076第363進行試驗。
5264 鋼筋銹蝕按照JC 476附錄A(補充件)或附錄B(補充件)進行試驗。
6 檢驗規(guī)則
61 檢驗分類
611 出廠檢驗
按表4檢驗項目進行
表4:
固體泵送劑檢驗項目 液體泵送劑檢驗項目
含水量 固體含量
細度 密度
氯離子含量 氯離子含量
水泥凈漿流動度 水泥凈漿流動度
注:含硫酸鈉的泵送劑應按GB 8077進行硫酸鈉含量試驗。
612 型式檢驗
6121 檢驗項目
包括勻質(zhì)性指標和混凝土性能指標。
6122 檢驗條件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型式檢驗:
a. 新產(chǎn)品的試制定型鑒定;
b. 原料和生產(chǎn)工藝改變時;
c. 正常生產(chǎn)時,每半年進行一次檢驗;
d. 產(chǎn)品連續(xù)停產(chǎn)三個月以上(含三個月),重新恢復生產(chǎn)時;
e. 出廠檢驗結(jié)果和上次型式檢驗結(jié)果有較大差異(相對誤差大于5%)時;
f.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機構(gòu)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
62 批量
每50t泵送劑為一批,不足50t也作為一批。
63 抽樣及留樣
每一批從至少10個不同容器中抽取等量試樣,混合均勻,總量不少于0.5t水泥所需用的泵送劑量。
每一批取得的試樣分為兩等份,一份按本標準規(guī)定進行試驗;另一份封存半年,以備有疑問時交國家指定的檢驗機構(gòu)進行復驗或仲裁檢驗。
64 判定
產(chǎn)品經(jīng)檢驗全部項目都符合某一等級規(guī)定時,則判定為相應等級。
65 復驗
復驗以封存樣進行。如生產(chǎn)和使用單位同意并事先在供貨合同中規(guī)定,也可在現(xiàn)場取平均樣,復驗按型式檢驗項目進行。
7 產(chǎn)品說明書、包裝、貯存產(chǎn)品出廠均應由生產(chǎn)廠隨貨提供產(chǎn)品說明書。產(chǎn)品說明書包括:產(chǎn)品名稱,出廠日期,主要成分,適用范圍及適宜摻量,性能檢驗合格證,貯存條件及有效期,合作方法及注意事項。此外還應提供pH值、凝結(jié)時間差,含硫酸鈉的泵送劑應提供和說明對鋼筋有無銹蝕。
72 包裝
粉狀泵送劑應采用有塑料袋襯里的編織袋包裝,每袋質(zhì)量為20~50Kg。液體泵送劑應采用塑料梭或有塑料袋內(nèi)襯的金屬桶包裝。
所有包裝上均應在明顯位置注明以下內(nèi)容:產(chǎn)品名稱,型號,凈質(zhì)量或體積(包括含量或濃度),推薦摻量范圍,毒性、腐蝕性、易燃性狀況,生產(chǎn)廠家,生產(chǎn)日期及出廠編號。
73 貯存
泵送劑應存放在專用倉庫或固定的場所妥善保管,以易于識別,便于檢查和提貨為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水泥科學研究所、上海建筑材料工業(yè)學院、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第二水利工程處、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北京三聯(lián)混凝土公司、上海市建筑工程材料公司、鐵道部大橋局橋梁研究所、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所、中國建筑工程一局第五工程公司、寶山鋼鐵公司第十三冶金建筑公司技術處、交通部公路局第五工程公司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黃大能、吳兆琦、王棟民、張晏清。
本標準委托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負責解釋。